夏风送荔香,又是一年甜蜜收获季,广州古老的荔枝交易集市再度开放。
拥有近600年历史的萝岗荔枝市场今年于6月15日至7月24日火热开市,在这场为期40天的“甜蜜盛宴”里,每日清晨至傍晚迎接四方来客,为市民奉上岭南鲜果滋味。
今年该市场总销售量将达6000吨
走进萝岗公路街路段,数百米长的临时市场已被装点一新,47个荔枝销售摊位与18个荔枝菌销售专位沿路排开,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荔枝香气。
摊位上,“桂味”“糯米糍”的招牌处处可见,这两种品种逐步进入大红季节,最先和市民见面。目前萝岗桂味约8-10元/斤,萝岗糯米糍约14-16元/斤,价格每日随行就市有所变动。等到下周荔枝大量集中上市,还有很多农户骑着单车运箩筐来当场售卖,届时价格将更加亲民实惠。
最快将于下周,当地还有甜岩荔枝和“阿娘鞋”两种本地荔枝上市。这两种荔枝虽酸度较高,但因单价相对较低,仍有很多本地街坊都对它很有感情。
很多街坊已经熟门熟路过来买荔枝,有经验的街坊介绍,只要用纸包好荔枝梗,能在冰箱里储存一个月之久。
萝岗荔枝市场每天上午7点开市,下午6点闭市,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果农新鲜挖来的荔枝菌。每年荔枝结果时,荔枝菌会从荔枝林潮湿的白蚁窝冒出。这味“夏日限定”对气候环境要求苛刻,采摘难、产量少,果农们小心用泡沫箱或冰袋保存,独特鲜香吸引着老饕专程寻味。当然,售价也每日浮动,最高价甚至可以卖数百元一斤。
据萝岗街道初步统计,今年本地产量预计约1200吨,加上周边地区汇聚的货源,预计萝岗荔枝市场总销售量将达6000吨。
让枝头的“甜蜜”变“真金白银”
作为广州地区最古老的荔枝集散地之一,萝岗荔枝市场久负盛名。其所在的黄埔区荔枝种植历史超过千年,其中岭南荔枝“三杰”中的笔岗糯米糍、萝岗桂味都产自这里。区内还有多片百年以上的荔枝林,是广东省最大的古荔枝群落聚集地之一。
根据萝岗村民相传,早在宋朝期间,随着中原移民南迁,带来灿烂的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促进了当地荔枝等农产品的发展。明宣德六年(1431年),由钟氏族人钟日揆、钟守分倡议集资在萝岗药簕山脚开辟场地、兴建集市。初以地名命名,称“药簕墟”,后又改称“萝岗墟”。农历每旬的三、六、九日为墟期(又称墟日),邻近乡民都来赶集,买卖农副产品。
以此为基础,萝岗荔枝市场在每年六七月荔枝上市期间就应运而生。当地村民在萝岗墟三级地开辟露天市场,萝岗荔枝市场成为传统习俗,荔枝大旺时果农摆卖荔枝等水果长达里许。
如今,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如何让枝头的“甜蜜”顺利转化为果农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萝岗街道以荔枝市场为关键抓手,变“等客上门”为“主动服务”,开拓电商平台、大型商超、连锁水果店等多元销售渠道,畅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步入市场,醒目的门楼标识、规范的集中收购点、标准的公共公平秤、贴心的防暑遮阳幕布及清晰的导览指示牌一应俱全,基础服务细致入微。从场地协调、交通疏导、卫生清洁、秩序维护到安全检测,街道提供“一条龙”后勤服务,免除果农后顾之忧。在这里,采购商与果农可以直接洽谈,经过验货、过秤、装车,从枝头到舌尖铺设一条高效的“快车道”。
据悉,今年萝岗街道“萝岗糯米糍”地理标志授权企业数量突破20家,成为全市地理标志授权企业最多的街道,成功构筑百年荔枝品牌矩阵。
“荔枝经济”实现果农增收与市民满意
从临时疏导点到规范化、品牌化运营,历经多年发展,萝岗荔枝市场早已超越单纯的农产品交易场所,深深嵌入本地经济文化肌理,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和果农可靠的“定心丸”。
“市场年年办,销路有保障,我们专心卖果就行了,心里踏实。”60岁的老果农钟伯笑着说。集中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果农直销模式让市民能以实惠价格享受鲜果,实现果农增收与市民满意的双赢局面。
荔枝市场的集聚效应强力辐射周边,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有效带动了本地农家乐、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让“荔枝经济”的甜头惠及更广领域。
千年古树荔枝的故事口耳相传,“萝岗味”的甜蜜记忆在此不断延续与生长。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做好市场管理与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市场繁荣有序,让果农劳有所得,让市民共享本地优质农产品的香甜滋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周文亮、李雨云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李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