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正围绕年轻干部是否存在玩心重、混日子、说话随意、口大气粗、生活不检点等方面查摆问题。(6月18日澎湃新闻)
有人不解,这是否说明对年轻干部不信任?恰恰相反,这是更深层次的“信任”与“爱护”。
一则是年轻干部身份特殊,其健康成长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年轻干部正处于树立树牢正确政绩观、事业观的关键时期,置身培养优良作风、提升综合素养、打牢事业根基的黄金阶段。此时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其查摆问题、自我剖析,既是遵循年轻干部培养成长规律,也有助于他们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二则是近来出现上述问题的年轻干部不在少数。比如,因玩心重而嗜赌成性的陈潇,“上班赌、下班赌、开会赌、开车赌,甚至在被组织约谈前还在用手机下注”。又如,混日子的心态在基层冒头。部分“80后”“90后”干部年纪轻轻就有“退休情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再如,说话随意又口大气粗。个别年轻干部在面对群众诉求时,要么“满嘴跑火车”“下巴轻轻”,要么爱摆官架子训话,“小官大做”。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而且年轻干部可塑性更强,改正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查摆除了要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更要深挖病灶。
思想不牢是病因。年轻干部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也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潮和诱惑的影响。尤其是年轻干部多为“三门干部”(家门—校门—机关门),缺乏党性锻炼,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容易被错误观念影响走斜走偏。
监管缺位延误“病情”。现实中,有的单位对年轻干部重使用、轻监管,让其能者多劳、身兼数职,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却又缺乏相应的制约手段,在其走偏走歪时没有及时提醒、行差踏错后又不能有效纠正,结果酿成大错。
激励失衡加重病态。不少基层年轻干部面临“问责多、激励少”“任务多、待遇少”的窘境,压力层层传导,激励却逐级递减,消磨干事热情。如果管理呵护跟不上就容易意志衰退,或转向“躺平”,甚至由风及腐。
对症下药,该如何开方?在思想层面,除了各单位需加强作风建设,抓好教育培训之外,年轻干部自身也要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小节不守、终累大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制度建设层面,对“权”,要健全落实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制度,建立全周期管理、防微杜渐。对“人”,要健全完善干部问责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简言之,对年轻干部,发现问题时要咬耳扯袖,遭遇困难时要给予倾斜,干事创业时要撑腰壮胆,把严管厚爱落到“心坎”上。
借用湖北一干部的话,所谓查摆,就是要让青年干部的青春坐标,从“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安逸,摆回锚定在“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奉献中,如此方能担起重任。
(广州日报评论员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