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容纳超过9500人的观众看台拔地而起,日常管理的马匹数量从660匹增至超过1000匹,海关创新实施“一次审批、多次往返”的检疫审批制度……在静谧的广州山水间,从化马场有如骏马一般健步前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马产业的热土。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落户从化,到现在成为推动大湾区马产业发展的新引擎,14年间,从化马场完成了又一次蝶变,未来值得期待。
马匹很享受游泳训练的过程。
探访神秘从化马场
说起从化马场,广州市民最深刻的印象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赛后,这里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建,成为联络香港和内地马产业的重要场所,也为广州新业态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2018年8月,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正式投入使用,并于次年举办世界级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
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从化马场日常并不对外开放,因此,市民对这里知之甚少,里面究竟饲养了多少马,价值几何,能够给当地社会经济提供哪些方面的赋能?大家充满了好奇。
进入从化马场首先要接受防疫消杀。
日前,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获邀探访了从化马场,经历了防疫消杀和多道门岗的检查、静候,有幸进入马场饲养、训练、竞赛区,一探究竟。
2018年8月,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正式投入使用,并于次年举办世界级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不过,过去几年,这里日常并未对外开放,一方面有马匹饲养、训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作为香港赛马的“大后方”,从化马场也期待着厚积薄发,能够成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马产业博兴的发轫之地。
可容纳超过9500人的观众看台正在紧张施工。
时隔多年故地重游,记者不但重返修葺一新的赛道,还目睹了正在紧张施工的可以容纳9500人的观众看台以及真正做到绿色、环保的马匹饲养区。
香港赛马会内地事务部主管陈岳鹏表示,最快2026年,从化马场将迎来多场速度赛马常规性的国际水平赛事。为此,马场正在积极筹备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可容纳超过9500人的观众看台,以及马匹训练设施的扩建。这些工程的完成,将使马场能够举办更高质量的赛事,为从化马场赋予新的国际影响力。
打通穗港马匹通道
香港赛马会为亚运会马术项目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包括从化马场的场地建设和技术支持。赛后,从化马场移交给香港赛马会进行改造、扩建,发展成了一个世界级马匹训练中心。
与历史悠久的香港跑马地马场以及世界知名的香港沙田马场相比,在环境、训练设施、治疗和康复设施方面,从化马场都有着更优越的条件。
据介绍,从化马场占地150多公顷,面积超过20个标准足球场,宽敞的环境能让马匹心情舒畅。从化马场的训练设施也更为先进,拥有一条香港没有的登山跑道,可以专门训练马匹的后肢力量。此外,从化马场还有全国首屈一指的国际级马医院和马匹治疗设施。“马匹在从化马场接受训练和治疗后再回到香港比赛,通常都有相当好的成绩。
看到一匹匹高头骏马,好奇心重的记者随口问了马匹管理人员,最贵的一匹马需要多少钱。他笑着说,马匹购入价通常是数十万至数千万港元不等,为了确保他们健康生长、训练有素,马场为马匹提供了使用清洁能源的马房,配备了空调、游泳设施,让身处南粤大地的马儿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陈岳鹏表示,新式双层马房的建成,不仅提升了马场的容量,令从化马场日常管理的马匹数量,从660匹增至超过1000匹,也引入了新能源技术,为营运电力提供了绿色支持。
从化海关全力支持从化马场项目运营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五年来,广州海关所属从化海关全力支持从化马场项目运营和发展,以制度创新推动赛马在粤港两地“自由行”。海关探索创新往返粤港两地赛马通关新模式,优化检疫监管流程,24小时响应保障赛马跨境运输安全高效,应用智慧监管辅助赛马高效通关,跨境通关时间压缩三成以上,稳步推进运马频次从每周“一进一出”增至“三进三出”。
5年来,海关累计保障超2.5万匹次赛马安全、顺畅往返粤港两地,2023年从化马场马匹存栏数首次突破500匹,最高峰达532匹,创历史新高。
探访期间,记者巧遇从化海关关员前来查验马匹。据介绍,每匹马的脖颈处都有一个芯片,通过电子仪器的扫描,可以及时识别并进行信息比对,这大大缩短了查验和通关时间。
从化马场赛道科学养护管理。
科学养马训马结硕果
从2010年,到2019年,每一次大赛开启、新政出炉,都深度影响从化赛马场的发展。
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是中国内地首个获得国际认可的无马疫区,截至2024年初,从化无疫区连续14年维持无疫状态,助力大湾区马产业“加速跑”。
五年来,从化马场旧貌换新颜,更高颜值、更高科技、更高标准,让这里成为中国马产业高地。
探访中,记者遇到来自香港马会的黄泽舜,他2016年正式加入从化马场的建设团队,负责跑道、赛马项目和设施的维护建设,是内地马产业变化的亲历者。
最快2026年,从化马场将迎来多场速度赛马常规性的国际水平赛事。
据介绍,八年来,马场的建设团队愈发专业,也吸纳、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同时,许多从广州亚运会和香港马匹运动行业中带来的专业知识,正被越来越多内地场学习,效仿。
从化马场引进的国际先进赛道建设技术和马房管理系统,不仅提升了马匹训练的质量,也为国内马匹运动场地建设提供了参考模板。从化马场的环境友好型赛道,比如独特的登山赛道,促进了马匹力量和耐力的全面提升,这些创新的训练设施和方法,正逐渐被内地其他马场所借鉴和采纳。
在从化马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香港专业人才和丰富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当地热心马产业的年轻人,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也为当地创造了为数众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说为从化“富甲一方”作出了卓越贡献。
国际团队进驻从化马场开展工作。
据介绍,从化马场的建设与运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目前马场已有接近900名员工,其中超过400名是从化区本地居民。陈岳鹏称,从化马场自成立以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希望可以培训更多本地的人才。本地员工的加入不仅为马场的持续运营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还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在从化马场的建设团队中,来自内地的宋华伟有着独特的经历。草业科学专业出身的他,是专业毕业后唯一一个进入马术行业的人。宋华伟称,他的同学毕业后大部分从事高尔夫、农药等大行业,而他也是受老师推荐,逐渐了解并爱上马产业。在从化马场工作八年,宋华伟自感一直在学习、积累。
探索融合发展之路
在对从化马场工作人员的采访中,记者留意到,这里既有毕业于名校的高材生,也有出身寻常的从业者,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与马匹相处,热爱这份工作,这是他们扎根大山,将梦想和理想变为现实的动能和力量。
6年前,从化本地居民郑文深来到从化马场,成为一名马房助理。他每天凌晨4时开始工作,主要负责照料马匹,包括梳洗、饲喂,以及操练的准备工作。经年累月,他非但没有怨言,还对这份工作乐此不疲。
他表示,自己最喜欢梳理马的鬃毛,和马进行亲密的肢体接触,“马就像自己家里养的小狗一样,很亲切,相处起来很放松。”
越来越多的从化当地人进入马场工作。
值得一提的时,郑文深并没有专业的受教育背景,甚至在工作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马匹相关行业。但通过香港赛马会人才培养计划,他学习马匹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并前往香港沙田马场体验赛马文化,逐步进入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
如今,郑文深已晋升为助理马房主任,负责马匹操练的数据整理等工作。
而为马场建设提供技术指导的黄泽舜则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高材生。
他告诉记者,在香港赛马会工作长达22年,2010年从香港来到从化参与广州亚运会相关工作。如今他作为从化马场跑道、赛马项目及设施行政经理,负责跑道和赛马设施的维护以及马术活动场地保障。
从化马场吸引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刚来的时候,在内地基本找不到任何对赛马场地熟悉的技术人员。”黄泽舜告诉记者。2010年,他招聘了10名从化当地居民组建负责保养场地的团队,手把手培训。如今,团队成长到41人。
从化马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养、启用专业人才成为重中之重。赛马作为一个全新的行业和业态,有其独特性和专业性,广州从化能够将大项目落地,还能为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这需要配套政策和机制,还有发展马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香港赛马会内地事务部主管陈岳鹏。
据陈岳鹏介绍,现阶段香港赛马会与广东省职业体育训练学院正展开合作,为马匹运动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培训与实践机会,通过与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马场为骑师、练马师以及马场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这些实践,将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马产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
探访期间,记者三进三出饲养马匹的核心区,都要接受严格的防疫消杀,科学专业的精神和举措,为广州从化发展马产业保驾护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打造成中国马匹饲养、训练、赛事、服务一条龙的产业集群,带动内地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赋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通讯员:朱林
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