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17日从广州大学获悉,大模型与语言资源学术研讨会暨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启动会近日在广州大学(黄埔校区)举行。此次大会旨在推动语言资源的数字化与大模型应用的多语言服务化,标志着广东省在粤语语料库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人文科学+科技创新”传承保护粤语
据悉,广州大学与广州市社科联经过多次调研、多方论证,决定以人工智能时代粤语语言的传承发展为着力点,合作共建“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期望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岭南风格的城市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之路。
“粤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广州大学张其学副校长介绍,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成立,是该校在跨学科建设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实验室不仅能推动粤语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更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还将成为广州大学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学术平台。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崔颂东指出,此次与广州大学合作共建实验室,是打造跨学科协同创新科研平台进行“新协同”、紧抓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新机遇”、锚定学科交叉融合破题大模型“新赛道”的重要举措。
阿里云智能集团研究中心主任安琳指出,构建粤语AI产业生态并推动其创新、繁荣、健康的重要性,介绍了如何通过开源开放的模式来推动粤语语料库的建设。
“粤语语料+大模型” 创新融合
“当语言遇到大模型,每个国家,每个语种,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语言战略。”会上,实验室主任、广州大学齐佳音教授介绍, 实验室将通过建立岭南文化核心语料及细分领域知识库、粤语数据资产库、粤语高质量数据集,以实验室为载体形成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粤语文化数据资源基础服务能力以及面向人工智能粤语服务的内容安全合规评测能力,为粤语的数据化、资源化、服务化和产业化助力。
实验室采取“1+1+N”的运行机制,由广州大学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共建,采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模式,形成围绕粤语语料库建设与智能化服务的合作生态。实验室第一期建设周期为五年,长远目标是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国家语言服务战略、通用粤语语料库及大模型粤语服务评测的国内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科研与对外服务专业学术性机构。
实验室设立“双首席科学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首席科学家方滨兴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广州大学二级教授、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屈哨兵教授分别担任重点实验室技术首席专家与语言首席专家,承担学术指导和咨询工作,保障重点实验室学术发展方向。张其学和崔颂东担任实验室指导委员会主任,协调整合各界资源,为重点实验室运行提供指导。
实验室以广州大学为主体,依托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打造跨学科协同创新科研平台。实验室以广州为基地,推动广东、香港、澳门的学术团体以及互联网企业,共建共享粤语语料数据库。接下来,实验室将围绕粤语文化精神标识体系研究、通用粤语语料库建设、大模型粤语言语交互质量评测、大模型粤语言语交互质量提升研究四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方滨兴院士、屈哨兵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荀恩东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分享了他们在大模型技术、语言资源研究、语料库建设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见解。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广大宣
图/通讯员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