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打卡“低分餐厅”、追求新中式穿搭、上夜校、注重养生、整顿社交、找搭子……最近几年,“这届年轻人”频繁登上热搜,成长于Z世代的“90后”“00后”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选择在旁人眼中看似“反常”、不符合这个年龄段该做的生活方式。在这背后,其实是这届年轻人从自身实际出发、敢于创新,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涌入低分餐厅的年轻人:“叛逆”般反向消费背后的务实
今年年初,“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饭店”的话题,引发了网友深刻的共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出门聚餐前在各类APP上先查评分选餐厅,成为了“肌肉记忆”。手中“小屏”上的数字,仿佛是指引美食的罗盘。但本应该象征着高品质、好口碑高分餐厅却反复“伤害”消费者,刷好评、软营销变成评分时代的“潜规则”。“4.8分店难吃到哭”“注水太厉害了”“好评都是刷出来的”等吐槽此起彼伏。
不少“一身反骨”的年轻人,“相信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试着走进差评常见的低分餐厅,发现不少意料之外的美食,摸索出一套“低分餐厅探店指南”:在评分3.5至4分之间的餐厅中用餐更易“中奖”,特别是差评是清一色“服务态度差”“老板态度恶劣”的餐厅,能开好几年不倒闭,想必靠的就是出品过硬的美食。在美食之都广州,相信大家更有体会,那些看上去越寒碜的大排档,越有可能是个宝藏。
“不是高分餐厅吃不起,而是低分小店更有性价比”,挤爆“3.5分小店”正是这届年轻人反向消费的写照。反向消费不是不消费,而是把商品的实用性、体验感、性价比放在首位,选择“低价”“平替”产品。冬天里,始祖鸟、加拿大鹅、北面等名牌羽绒服都out了,性价比极高的军大衣、花棉袄成了年轻人身上的新宠。搜索五栏的透明书立,就能得到一个衣物收纳架;笔筒化身化妆刷收纳盒;菜谱架当平板支架、保温袋变通勤包……
商场只去B1、B2层,逛街只逛打折区。精打细算的年轻人还发现:有的东西用一次就放着“吃灰”,天长地久不如曾经拥有,还是租更划算,“以租代买”成为了时下年轻人青睐的新生活方式。
反向消费是年轻人对消费主义陷阱有力的回击,当下的年轻人对自己的需求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虚荣心的满足,已被精打细算的理性所取代。
年轻人拥抱中国式浪漫,新国潮迎来繁花时代
如果说反向消费是某种程度上的消费降级,那么以汉服马面裙等为代表的“新国潮”穿搭出圈,可以说是年轻人在文化消费上的升级。越来越多年轻人聚焦在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与匠心演绎当中,推动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需求的国潮乘风而起。
穿着马面裙拍毕业照成为年轻人潮流,各大旅游景区里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盛装打扮的游客。
传统旗袍叠穿汉服半裙、宋锦外套搭配阔腿裤、盘扣衬衫配马面裙,结合了中国传统元素和当下审美时尚的改良汉服、新中式服装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喜爱。
搜索平台大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国潮”搜索热度涨幅528%;《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90后”“00后”在全行业国潮品牌消费中贡献了74%的份额。预计2025年,我国汉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1.1亿元。
在我国的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山东曹县,一年的汉服销售额超70亿元。龙年春节期间,曹县以马面裙为主的汉服销售额超过了3亿元。更有商家戏称,马面裙太过于火爆,“工人缝纫机都踩冒烟了。”
“新国潮”的风也吹向了婚庆市场,国风妆造、创意写真预约火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风婚礼,穿凤冠霞帔、行三书六礼。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中式婚礼中的相关商品,比如,灯笼、仿真花、纸扇等销量同比增长了三成以上;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服装租赁、音乐、摄影等服务订单量保持着逐年增长的势头。
此外,“新国潮”衍生不少消费新热点。煮茶茶具、“新中式”香薰、国风手串等备受年轻人喜爱,戴一件国潮古法金饰也成了一种黄金消费新时尚。
上班与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上夜校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段时间不少年轻人正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打开自己的业余生活。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
上夜校有多火?比如目前最火的公办夜校机构之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每次报名一开始,小程序就卡到宕机,几十万人抢一个名额,大多数课程一分钟之内就被“秒光”,有些甚至十几秒就被抢完,场面堪比演唱会抢票。没抢到课的人甚至在二手交易平台花高价收课。
夜校课程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既有红酒评鉴、点心制作、戏剧鉴赏、桥牌等趣味性强的课程,又有PPT制作、iPad插画、手机摄影等实用课程。
广东、浙江等地也涌现出丰富多样的夜校课程。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青年剧场开展了多期青年文化夜校公开课,覆盖非遗、音乐、运动等,青年“拎包”即可入学,无需支付学费和材料费。佛山青年夜校培训活动邀请了多位专业老师,为中国舞、普拉提、电钢琴、爵士舞等课程授课。浙江省文化馆针对青年群体拓展了多样化课程,时间和内容向年轻人倾斜,增加工作日晚间和周末的培训班数量,增添咖啡鉴赏、尤克里里等当下流行的课程。
为何上夜校在年轻人间这么流行?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青少年艺术教育与老年大学火热,但面向中青年的课程数量少、价格高、质量参差不齐,夜校刚好弥补了这一市场空缺。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小时候学奥数、学画画等,更多是父母的决定,很多人长大后才真正发现自己喜欢什么,上夜校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自主选择的兴趣班,可以填补儿时的遗憾。也有人想通过夜校提升自我,学习专业技能。还有人表示“最重要的是夜校能让你重燃对生活的热情,让你有所期待。”
脆皮年轻人,寻求养生“自救”
“睡了一觉身上酸”“伸个懒腰胳膊抽筋了”“打喷嚏致腰椎间盘突出”,当“脆皮年轻人”正成为网络热梗的时候,他们已悄然通过“花式养生”的方式实现“自救”。有人算了一笔账,自己月均“养生账单”超过1000元:“口服的保健品要200元,买各种泡脚包、热敷贴要400元,推拿按摩要480元……”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18至35岁的年轻人消费榜单排名中,健康消费跻身年轻人消费意愿的第3名。2022年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身体力行地成为当下养生消费主力军,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其中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比高达83.7%。
这届年轻人的养生方式有着“赶潮养生”的特点,最具特色的养生方式当属“朋克养生”。“熬最长的夜,泡最浓的茶,敷最贵的面膜”“可乐泡党参、蹦迪穿护膝”,一边消耗一边找补。“边作边补”的幽默背后,是年轻人权衡释放压力与追求健康的无奈。
更正经的养生方式则是“饮食养生”和“佛系养生”。早段时间,“中药房酸梅汤”火了,去中医馆买酸梅汤成了年轻人养生“新招”。饮料要喝零卡无糖的,点外卖选择主打轻食、膳食滋补的商家,偶尔吃黑芝麻丸挽救发际线,喝人参水改气色,年轻人与自己的爱好口味和解,用食补保持身心健康。
还有年轻人走上“佛系路线”,养生沐足、火罐刮痧、按摩推拿……在社交平台APP上搜索“医院按摩”,三甲医院的推拿科已经被年轻人占领。按摩店取代了喧嚣的酒吧,成为很多年轻人夜生活的首选。八段锦、太极拳、艾灸等新中式养生回归年轻人视野并被广泛接受。
已读乱回:社交减法与边界感确立
逢年过节面对亲戚们连珠炮式的发问,已经成为很多人社交场合的噩梦,但这难不倒思维活跃的这届年轻人,他们用“已读乱回”的另类沟通方式,席卷了各大社交场合,看似“句句有回应”,实则什么也没说,完美应对了亲戚的盘问。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前两天。”
“什么时候回去?”“过两天。”
“有没有男(女)朋友啊?”“有一些。”
“工资多少?”“不多不少。”
工资多少、婚恋情况等都是个人隐私,有的亲戚也许没有见过几次面,却总想把大家的底细挖个底朝天。“已读乱回”,反映出当代年轻人注重边界感、追求一种保持“安全距离”的社交方式。
热衷于各类社交活动、结交更多人脉的传统社交方式正在被部分年轻人抛弃。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觉得朋友圈中的“无效社交”多。饭局社交、假意的嘘寒问暖、人情面子等被越来越多的青年拒绝。
婚礼可以是极简的,不少年轻人甚至发起了“份子钱互免”活动,互相约定不给份子钱,让婚礼社交回归人情味的本质。朋友圈可以是“不营业”,或是“恒久的一条线”。下班后可以是“不社交”,各回各家,自得其乐。“零糖”社交成趋势,没有爆棚的分享欲和倾诉欲,和朋友联系不必过于频繁,相互留给对方独处空间。
社交的新模式:“万物皆可搭”
“饭搭子离职了,比失恋还痛苦!”当极简社交成为众多年轻人的选择时,另一种新型社交模式——“找搭子”兴起。“搭子”一词,更是入选2023年十大流行语中。
“研友太难找了,有可以连麦自习的学习搭子吗?”“急需旅游搭子,可以一起拍照的那种”“游戏搭子快来,输赢不重要”……现在,在社交平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寻搭启事”。所谓“搭子”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目标的亲密关系平替,介于“强关系”(熟人)和“弱关系”(普通同事、同学)之间,包括但不限于饭搭子、旅游搭子、咖啡搭子、运动搭子、追剧搭子等,主打的就是一种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
《2023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显示,近九成年轻人听说过“搭子”社交。在找“搭子”这件事上,越年轻的人热情越高,每4个“00后”就有一人有“搭子”。年轻人找“搭子”的主要原因,是想认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行动。
口味相同的人们组成“饭搭子”,这样既能够解决独自吃饭只能吃到单一菜品的弊端,也能够共同分担成本;饮品店推出的“第二杯半价”,“奶茶搭子”便能够挺身而出,一起享用第二杯半价的奶茶;“旅游搭子”能互相鼓励,在漫长旅程增添一份陪伴。
那么为什么人们逐渐倾向找寻“搭子”,而不是朋友呢?首先,“搭子”的入选条件非常简单,相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口味、相近的取向偏好都可能成为年轻人“搭子”的原因。其次基于“兴趣”打造的社交关系,打破了原有的地域边界,有机会尝试更多可能性,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最重要的是,“搭子”自带边界感,无需刻意维护这段关系,既兴趣相投又没有过度冒犯,简化了人际关系,也减少了社交投入,“朋友需要彼此付出,而搭子交往起来更轻松无压力”。
当然,始于志趣相投的“搭子”,也会终于友情。数据显示,超八成年轻人曾将“搭子”升级为朋友。基于兴趣连接和轻盈陪伴开始的“搭子”关系,已经是年轻人获得新朋友、扩展交际圈的有效途径。
出品:大洋网
撰文:杨梓麟
海报:李紫萱
监制:巫雯锦
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央广网、广州日报、光明网、人民论坛网、广东共青团、澎湃新闻、极目新闻、新闻坊、潮新闻、太原晚报、江苏经济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