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撑,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聚集社会各方面资源,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性,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现代化是全方位、全领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既蕴含体制机制的变革,也需要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体制机制作保障
●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明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发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号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那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有何作用,需要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撑,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聚集社会各方面资源,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性,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纵观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共同特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本质,要求新型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使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成为必要。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地位,凸显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集聚社会各方面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方面资源支撑,需要激发全民族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规范资本运行的空间和边界,集聚各种形态的资本,能够解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资本问题;文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全民族全社会文化创造力,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能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社会环境、提供社会条件。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少举措就是人民群众的发明和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是对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主体地位的诠释,彰显了人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主体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现代化是全方位、全领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既蕴含体制机制的变革,也需要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体制机制作保障。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建立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体制机制,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制度保障。但也应当看到,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有赖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国家治理制度的建构,运用制度管理国家能力的提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赖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制度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诠释了我国改革的历史逻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体制条件;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各方面制度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但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建构是重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除有利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还能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如此,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系统的、完善的制度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发展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基于国情确立发展目标、选择发展道路,也要遵循人类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和民族走向发展必经的过程和阶段,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不同,各个国家、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和途径并不完全一样。通过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完善对外交流机制、对话机制、筛选机制、接受机制,是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由此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必要。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外开放包括要素型开放和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立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既是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由此彰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和方向,增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者 陈金龙 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