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承办,广州市技师学院协办的新质生产力赋能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研讨交流会暨《新质生产力赋能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推介活动在广州成功举行。
《指南》聚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兴领域,为技工院校如何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明确指导和有力支持,为全国技工教育建设提供“广东样板”。现场,与会嘉宾还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技工教育专业建设的创新路径。
聚焦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提出专业优化方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等的崛起,标志着技能人才培养进入以创新驱动、数智融合、产教协同为核心的新阶段。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正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匹配产业发展新需求的重大挑战。“育人”与“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在日常专业建设中如何破解?
活动现场,《新质生产力赋能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联合院校、行企业专家等共同编制,这为技工教育专业建设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指南针”。
编写过程中,专家深入头部行业企业调研,系统梳理当前新技术、新技能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以龙头企业或者多家企业提炼出的岗位需求的总体变化,形成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低空经济、智慧交通、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兴领域,并结合技工院校实际情况,打造了各专业优化的具体方案。《指南》统稿专家、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徐伟介绍,《指南》有助于技工院校主动适应新技术、新技能变化,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从《指南》的具体内容来看,共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第二章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技工教育的关联,探讨技工教育在新技术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三章则从专业设计到社会化服务等九个维度,提出了技工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改革路径;第四章则是《指南》的核心内容,针对低空经济类、信息类、建筑类、交通类、养老服务类、农业类六大专业大类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和赋能方案。
据介绍,《指南》全面且系统地介绍新质生产力及相关技术的情况,为技能人才创新培养提供依据,并提供数字技术赋能技工院校发展实践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有助于院校适应新趋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助力广东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此外,第四章还针对某个专业领域提供具体建议。
技工院校将如何用好这本《指南》?学院积极响应《指南》的号召,已在专业布局和优化调整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指南》的出台为学院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针对金融经济类、工业机器人类、新信息技术类以及智能交通类等专业,《指南》在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学院计划深入研究《指南》内容,以此推动专业布局的内涵建设迈向新高度。
专题讲座引领,绘制技工教育发展新蓝图
会议期间,各方专家围绕“新技术对技工教育的影响”展开深度研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从技术与教学关联角度出发深度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影响教学;优必选高管从新技术与人才需求出发深层次剖析机器人技术发展展望及其对岗位用工的影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广州市技师学院三所院校紧跟当下发展热点,就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本校专业建设进行案例分享。
本次活动的召开,为技工院校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广东将精简一批专业,对连续三年未招生或就业前景不明朗的专业进行清理和梳理;培育一批专业,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开发一批紧跟产业需求的新专业,并定期组织专家对新名称的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和开发;优化一批专业,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康养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根据新技术、新技能的发展需求,对一批专业进行优化调整。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