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句
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进行调研。
本期《学习笔记》特邀党校专家和干部群众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李杨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走向是现代化建设中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发展方式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近年来,广州市污染防治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年,广州PM2.5全年天天达标,平均浓度再创新低,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20个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全面达标,劣Ⅴ类水体断面持续清零。从打造全国唯一一个地处超大城市中轴线上的国家湿地公园,到建设承担保护生物多样性重任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从开展还绿于民、为子孙后代守护好白云山,到推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广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市更宜居。
新征程上,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首要前提是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动电子、石化等传统产业智能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努力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以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二是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创新减污降碳协同机制,从注重末端治理转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巩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统筹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三是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营造更多绿色空间。正确处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整体与局部、近期绩效与长期成效的关系,久久为功。依托广州自然资源本底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持续优化华南国家植物园、海珠湿地、白云山等生态绿核,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高水平建设绿美广州,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四是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布局分布式光伏,积极增加输入清洁电力,有序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双控”。
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持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
郑则文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作为生态环境工作者的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市生态环境局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让绿色成为美丽广州最鲜明的底色。
2022年,广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全年PM2.5每天达标,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水环境质量方面,20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到省年度考核要求,全市水环境质量同比明显改善;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3条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完成140个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的评审工作。
2023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美广州建设的重要一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重点抓好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加强面源污染精细化管控,精准开展污染天气应对;巩固提升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成果,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计划,进一步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大力推进广州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重点开展南沙区蕉门水道“一河一策”总氮治理和管控,持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再利用全链条、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通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以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增色添彩。
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进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
罗俊茯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去推进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广州交易集团旗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进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的平台,通过碳汇开发及交易带动社会资金参与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目前已展现积极成果,比如我们推动发布了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使红树林碳汇进入广东碳市场交易,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红树林固碳增汇功能与价值的最大化。
红树林碳汇开发仅是我们利用市场机制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市场机制的典型代表,广东碳市场历经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碳定价体系之一,我们通过碳市场机制有力推动广东碳达峰进程。以2020年为例,广东碳市场控排企业排放量与纳入碳市场当年相比,整体实现绝对减排,减排量达5923万吨,减排幅度达16%,其中广州地区21家控排企业实现绝对减排522万吨。
当前,我们正依托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设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构建海洋(含海洋牧场)、湿地、城市绿地领域的生态产品登记、核算、交易的市场体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要素交易领域,聚焦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绿色经济发展要求,发挥绿色要素定价平台功能,锚定“双碳”目标,以积极姿态推进广东碳市场深化改革和服务广州市高质量发展,以长远眼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碳市场体系,激发各行业节能降碳潜力,为绿美广东、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贡献市场化力量。
推动红树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修宁远 广州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总书记十分关心红树林的保护工作,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激动不已、备受鼓舞。
南沙湿地是广州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是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在一直以来的努力下,湿地景区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20多年来,湿地范围基本保持完整不被侵占,总体建设风格没有做大的调整,培育形成了接近7000亩的森林资源,其中大部分为红树林。南沙湿地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内高等植物约有300多种,其中有真红树植物11种,半红树植物4种,共同组成了海桑群落、秋茄群落、桐花树群落、木榄群落、芦苇群落、咸莎草群落、大米草群落等。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加强对湿地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质量和稳定性。我们不但采用各种方式确保湿地水质良好,还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红树林修整、红树苗栽种、芦苇收割、水质整治等方面,维持生态平衡。南沙湿地动物资源丰富,受国际协定(公约)、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动物种类繁多,是国际重要候鸟的越冬地和停歇地,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难得一见的“候鸟天堂”。
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滨海旅游、农业观光、科普研学等业态深度融合,不断挖掘红树林的经济价值,推动红树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大湾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丰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博 黄岚 杜娟 林晓丽 通讯员:穗环宣
摄影/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李波
部分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