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广州荔湾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表示,区委区政府提出“三大定位、三大核心功能、三大引擎、三大平台”发展思路,引领荔湾在高质量发展中突出重围、站稳脚跟。大家要咬定目标、坚定方向、实干笃行,以荔湾发展之“进”、核心功能之“强”服务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以一区之光为全局添彩,在“再造新广东”“再造新广州”的过程中展现荔湾作为、贡献荔湾力量。
荔湾自古是千年商都发源地,历来是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诞生了广州乃至中国发展史上的众多“第一”和“唯一”,如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关闭过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第一台柴油机、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酒店、广东省第一家钢铁厂、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等。千年城脉、文脉、商脉,在荔湾交织共生、绵延赓续。近年来,立白、唯品会、广药、国药、大参林、广州工控、名创优品等大批优质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从这里走向世界,全区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占全市1/3。
过去一年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过去一年,荔湾区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迎难而上、克难而成。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7.93亿元,增长4.8%,增速排名全市第五,连续第三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外贸进出口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46.6%,高新企业突破300家,新增专利授权量增长49.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3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长10.5%,增速排名全市第四。荔湾以不到全市1%的土地面积,支撑起全市6.3%的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投资强度稳居全市第一。
“百千万工程”稳健开局,城市更新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春节期间,广州市烟花汇演活动在白鹅潭成功举办,吸引33.3万市民群众在一江三岸观看,奏响了“活力湾区、新彩广州”的时代强音。全区文旅热度不断攀升,消费市场活力迸发,主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56.5万人次,同比增长73.6%,餐饮业营业额超2.8亿元,增长约15%,住宿业营业额2700万元,增长约50%,“老城市新活力”持续释放,荔湾发展展现勃勃生机。
今年狠抓新质生产力培育
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荔湾要狠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
要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实体经济为本,不断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厚实根基。找准产业升级重点方向,大力发展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共同发展的实体经济,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和产业集聚协同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通过土地整备、村级工业园改造、村集体留用地盘活、旧厂房“工改工”等方式腾挪出工业用地,建设一批高标准工业厂房。实施“工业回流”工程,推动龙头企业上下游制造业回归荔湾,打造现代都市工业集聚区,力争到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6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
二要面向珠江西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挥荔湾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智力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信息密集的优势,为佛山乃至整个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服务,形成“珠西制造+荔湾服务”的叠加优势。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推进万象城、太古里、山姆店等项目建设,打造白鹅潭世界级地标商圈。加快推进上下九步行街改造升级,建设大西关岭南特色商圈。打造沙面国际美食区等5个美食集聚区,擦亮西关美食品牌。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产业消费集聚区。
要聚焦平台建设、载体支撑,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一张蓝图干到底”,将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所在、动力所在、支撑所在。
一要增强白鹅潭商务区核心引擎功能,推动总投资3700亿元的101个重点项目全面提速,加快广船央企总部集聚区、聚龙湾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鹅潭一号总部、黄沙水产新市场等项目投入运营,不断强化平台能级、推动发展提质。
二要深化荔湾文商旅活力区老旧物业提质增效。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进广州发电厂等10个老旧物业改造项目,疏解非中心城区功能,升级老城业态,吸引年轻人口回流。
三要加快建设海龙围科创区。确保绿瘦科技园等6个项目56万平方米产业载体投产运营,同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集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企业,加快打造广佛极点“创新大脑”。
四要全面实施产业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今年建成各类载体39个、面积17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载体20个、面积198万平方米。
要聚焦“百千万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全面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广阔空间。
一要坚持“拆、治、兴”并举,按照“续建一批、新开工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加快5条已批在建城中村的改造,启动南漖等2条村的改造,争取今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城中村改造推动空间释放,带动功能提升。
二要分批有序抓好老旧小区微改造,加快推进23个续建项目和35个新开工建设项目,力争三年实现88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全覆盖,有效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三要深入推进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完成耀华大街等6个片区的改造,启动华林寺等8个片区建设,通过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等将陈家祠、永庆坊、沙面等片区串珠成链成片,打造展示“最广州”的窗口。
四要高标准推进绿美荔湾生态建设,新建口袋公园6个,新增城市绿地8万平方米,为高质量发展增绿赋能。
五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和当务之急,全力推进36条路桥建设和155条道路改造,力争白鹅潭大道等24条道路建成通车,花博大道等56条道路完成改造,完成如意大道、芳白城际等项目24万平方米的征地任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