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广州市从化区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区委书记董可作大会发言。
去年GDP增长跑赢全市大盘
董可说,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从化区迎难而上、顶压前行,政企同心、共谋发展,推动从化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持续向前,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效。
看经济,从化企稳向好。GDP增长跑赢全市大盘,为近年来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增长9.1%,增速排名全市第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其中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5.3%,产业发展活力迸发。
看发展,从化朝气蓬勃。联合利华(一期)、逸仙生物等一批引领性项目竣工投产,从埔高速、北三环高速秋枫互通建成通车,3个大型商业综合体接连开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澎湃。
看改革,从化活力无限。全国唯一的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扎实推进,“1+3+5+N”产业政策落地实施,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开办企业实现“一表申办、半天办结”,带动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4.5%。
看开放,从化走向世界。从都国际论坛顺利举行,30多位全球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齐聚从化、畅谈全球治理。中国本土创建最早、粉丝量最大的电音节IP——风暴电音节成功举办,汇聚20多位国际顶尖DJ,吸引5万多名四海宾朋,为广州国际大都市再添活力。
看民生,从化更加宜居。广州六中从化校区正式招生,按三甲标准建设的从化区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基本完工,全年优良天数占比95.5%,成功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序列。
一个蓬勃发展、未来可期的产业从化,一个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绿美从化,正在加速成长。
力争早日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序列
一切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新征程上,从化区将锚定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从化地区生产总值在2026年突破500亿元、2034年翻一番、2035年破千亿,力争早日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序列,全力服务全国全省全市大局。
开足马力往前冲,跑出加速度
2024年,从化区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增长14%以上的目标,抢抓时间、抢抓机遇,开足马力往前冲,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一是要促进产业向新而行。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近年来,从化区按照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的思路,逐步构建了“345”知识型制造业发展格局,产业规模超过350亿元,占比达到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6%,形成1个百亿集群领跑(智能装备)、3个五十亿集群支撑(美妆日化、新材料、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生动局面。
二是要支持企业向强而进。近年来,从发布实施“科创驱动十条”扶持政策,培育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9家,3家企业入选全市拟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创新驱动力加快释放。我们要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打好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组合拳”,加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让企业唱好科技创新主角,构筑包含“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环节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新质生产力企业。今年,从化区将实施独角兽、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一批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支持一批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创建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真正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聚焦到服务制造业当家和实体经济上来。
三是要吸引人才向往而来。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从化区深入落实“广聚英才计划”,入库一批高层次人才,当中有近50%的人才,包括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要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立人才需求、项目、资源和政策“四张清单”,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从化有9所高校、12万在校大学生,这是我们宝贵的“才源”,要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打造“从高”人才工作品牌。去年,我们出台了产业人才激励办法,面向企业、企业高管、高层次人才,推出了人才引进培养奖、产学研合作奖、技术成果产业化奖等5条奖励激励措施,就是要让广大人才扎根从化、安居从化。
四是要推动环境向优而建。一年来,全区新落地(注册)项目、协议投资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4.6%、64.6%。去年,从化区发布的“1+3+5+N”产业政策体系,今年,我们将启动营商环境年建设,迭代升级2.0产业政策包,聚焦经营主体需求,以经营主体感受为标准,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组织实施一批创新性、突破性、牵引性务实管用举措和激励性政策,深入营造暖心政务服务氛围,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五是要引领干部向上而为。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奋斗者“奔跑开局”。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