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龙腾流溪 龙情人和”2024年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龙舟文化系列活动开幕。首日举行了盛大的“蚌湖景”,邀请石门街鸦岗村乡亲、石井等友好村的龙舟探亲互访;22条传统龙船在宽阔的流溪河面上演“狂飙”,劈波斩浪、奋楫争先的自由竞渡场面蔚为壮观。
鸦岗、蚌湖相隔十几公里,两地非亲非故,却因龙舟结缘而情深意长。300多年前“双龙出海四龙归”,后来蚌湖村民解救遭受洪灾的鸦岗村民,一段段友爱互助、同舟共济的佳话传颂至今。昨日中午,“蚌湖景”共筵开500多桌美味龙船饭,招待鸦岗乡亲、龙船队员及各方宾客,致敬“一水相依两地情”。
鸦岗乡亲“探亲”再续300年情缘
当日一早,白云区鸦岗村石台码头对开的珠江西航道上,一条大船,拖着2条传统龙船,1条标准龙船,从广和桥底出发,朝着蚌湖方向驶去。除了180余名“扒仔”“扒女”走水路到蚌湖,1000余名村民乘坐大巴或自驾,由陆路前往。
“我们是听着‘双龙出海四龙归’的故事长大的,每年五月初一,我们都会去蚌湖探亲扒龙船,大家都很珍惜这段情谊。”鸦岗女子龙舟队队员邓婉梨说,“龙舟季一开始,大家就投入训练了,都是骨子里的热爱。”
一个多小时后,鸦岗的船开始进入蚌湖河段。蚌湖片区7条村共12条龙船已在河面恭候。“鸦岗乡亲好”“蚌湖乡亲好”,两地的龙船互相热情问候,龙船鼓擂得震天响。一场别开生面的“游龙迎亲”后,蚌湖片区的龙船簇拥着鸦岗龙船朝岸边划去,“嗬嘿嗬嘿”的号子声在河面回荡。
“今天是个工作日,村民们都积极来‘探亲’,有近2000人,我们遵循祖训,身体力行传承珍贵的情谊。”鸦岗经济联合社党委书记邓孟津说,“300多年前的‘双龙出海四龙归’,蚌湖村民感恩鸦岗村民倾力相救,1915年那场大洪水,鸦岗村民感恩蚌湖村民无私解困,两地一代代后生心怀‘感恩’,每年鸦岗乡亲去蚌湖探亲,每三年,蚌湖乡亲则来鸦岗龙船会景,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300多年,大家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超500桌美味龙船饭款待亲友
“开饭啦!”当日中午,蚌湖保安和华侨会所及蚌湖片区多条村共筵开超过500桌龙船饭,招待鸦岗乡亲、龙船队员及各方宾客。
记者在人和镇建南村看到,“大吉大利”(白切鸡)“年年有余”(清蒸多宝鱼)“鸿运当头”(烧鹅烧肉双拼)“家肥屋润”(香芋扣肉)“财源滚滚”(瑶柱酿节瓜)“猪笼入水”(冬瓜莲蓬猪踭汤)……九菜一汤组成十全十美,八方来客大赞“好味”。
“扒完龙船,就‘龙咁旺’,吃完龙船饭,更加‘龙咁旺’。”建南村村民朱启联告诉记者,不管龙船饭的菜式如何变化,辣椒头菜炒花生这道菜必不可少,是最经典的龙船菜,端午时节多雨水,辣椒用来祛湿,头菜谐音“头彩”,吃“辣椒头菜炒花生”健康开胃,寓意“得头彩”。
人和镇一年一度的龙舟文化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华侨回乡参与。“我们从小在流溪河边长大,扒龙船是刻在人和人骨子里的运动,扒龙舟很累也很开心,那种齐心协力,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在海外拼搏。”圭亚那中华会馆会长苏锐辉这次专程回国参加“蚌湖景”,他“10岁时跟家人到了圭亚那,每年端午节通过网络了解家乡扒龙舟的盛况,特别思念家乡的扒龙舟氛围,还有家乡的粽子和龙船饭。”“作为华侨,我们要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尽自己的力量支持家乡建设。”苏锐辉说道。
流溪河面群龙劈波斩浪奋楫争先
吃饱喝足,“蚌湖景”龙船自由竞渡上演“狂飙”。宽阔的流溪河面,鼓声雷动,22条龙船三条一组,进行长约800米的自由竞渡。
“扒仔”们奋楫争先,动作高度同步;龙舟劈波斩浪,如利箭齐发。一时间,江面翻起白浪,场面蔚为壮观。大批村民群众在流溪河两岸围观,呐喊助威。
“蚌湖景”自由竞渡中,一群“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格外亮眼。人和镇镇湖村女子龙舟队、鸦岗村女子龙舟队亦进行了标准龙的比赛,只见“扒女”们奋力挥桨,英姿飒爽,气势如虹,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流溪河畔扒龙舟,是人和镇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习俗,人和镇的龙舟队在全国以及国际比赛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人和镇党委副书记黎秀锋表示,举办龙舟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传统龙舟文化独特魅力,更是对白云区乡村振兴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人和镇将不断擦亮“龙舟文化”品牌,发扬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精神,努力为高质量打造产城融合的魅力空港新城扬好“时代之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吴雷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