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广州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珍贵的文物——广州解放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展柜中的五星红旗
10月1日至10月31日,这件文物的原件将在镇海楼五楼展出,仅展30天。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告诉记者,这也是这面五星红旗第一次完全打开,“全画幅”展出。在之前的展出中,它都仅展示了约1/4的幅面。
这是广博“明星文物”计划展出的第一件文物。之后,广博将通过网络投票、线下调查等方式,了解观众的观展意向和文物喜爱度,定期将观众选出的“高人气”文物从库房中“请”出来,在镇海楼展厅与观众见面。
那么这面五星红旗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它又是如何入藏广州博物馆的呢?
秘密缝制的五星红旗
广州博物馆的专家介绍,冒着生命危险缝制这面五星红旗的是东亚大酒店的车衣工马明等人。
马明的妹妹马玉明是先施公司的售货员,平时就住在旁边东亚大酒店马明的员工宿舍里。1949年10月14日那天,先施公司暂停营业,马玉明提前回到员工宿舍,姐姐到了夜里却仍未回房间。员工宿舍位于东亚大酒店的三楼,车衣间就位于二楼,马玉明决定下楼去看看情况。
走进车衣间,马玉明就看到姐姐正在缝纫机旁忙碌地工作,边上还有几颗用黄布裁成的星星。马玉明觉得这些星星很漂亮,便随手拿起来问姐姐这是什么。马明连连回复“不要碰不要碰”,并没有告诉妹妹这些星星的具体用途。后来马玉明才知道,姐姐是出于保护所以没有告诉她实情,这几颗正是五星红旗上的星星。
1949年10月14日,广州宣告解放。当晚,当解放军准备进城的消息传来。“东亚酒店职工同乐会”的组织者、地下党员肖泛波连忙找到马明等几名进步职工,请他们连夜缝制一面五星红旗。
图样参考来自《大公报》
马明缝制的五星红旗的图样就是肖泛波的爱人黎秀琼提供的。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远离北京的广州,很少有人见过五星红旗的真容。马明等人听着广播的介绍,勾画图样,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此时,黎秀琼从香港寄回一份《大公报》,上面刊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样。
按照《大公报》上的国旗图案,同乐会会员们准备制作国旗。但当时身处战乱之中的广州,寻找到能够制作国旗的材料实属不易。恰巧当时东亚大酒店为庆贺中秋购置了12匹红布,布置橱窗和新制窗帘。在缝制窗帘时马明悄悄留下了一匹红布。做五角星的材料则是源于酒店同事穿着的黄色球衣。
经过马明、梁新、陈贞三位工人的精心裁剪、制作,一针一线地把五颗黄星缝在红旗上,15号凌晨终于将五星红旗赶制出来了。它长1.315、宽0.87米。在国旗缝制的过程中,酒店管理方负责人曾试图制止,但工人们义正词严地驳斥了他。
10月15日清晨,广州市民涌上街头迎接解放军进城。这时,长堤大马路东亚酒店三楼的窗口亮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欢腾的人群瞬间沸腾。躲在窗后目睹这一幕的马明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很快,广州的大街小巷就挂满了五星红旗。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东亚酒店将这面五星红旗捐献出来,现在成为广州博物馆的珍贵馆藏。
马明这位普通车衣女工1979年去世,享年63岁。2013年清明节,她的骨灰移至银河公墓安放。在她的墓碑上,儿女们特意铭刻着这样一句话:“马明女士是广州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缝制者。”
1959年捐给博物馆
为什么如此珍贵的文物没有一直陈列在博物馆中呢?广州博物馆的专家解释说,这面五星红旗的主要材质为棉质,它对展厅内的光照、温度和湿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博物馆主体陈列“城标·城史”展按时间线从镇海楼一楼向五楼逐渐展开,因此五星红旗的展陈位置就安排在了镇海楼的最顶层。广州的炎炎夏日,加大了恒温的技术难度。此外,为了能让观众在越秀山的最高点凭栏远眺广州城市风光,五楼的门在开馆时间是长时间开启的。各种客观条件都不利于这面五星红旗的展示。因此,它每次的展出时间都比较短。此外,在这面五星红旗之前不多的几次展出中,到馆的观众仅能看到它的局部。
今年,广州博物馆在10月1日至10月31日,首次全画幅展示这面五星红旗。展出首日,10月1日上午10:01分,镇海楼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随后,小小讲解员张若兮带领观众集体登上镇海楼,在“广州解放后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件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博物馆提供
通讯员:广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