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花街、逛庙会、赛龙舟、品早茶……如今,人们会为了独特的广府文化体验而选择将广州作为旅游目的地,又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广府文化体验路线串联起关于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在文化和旅游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焕新文旅体验,并成为推动广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在广州,文旅融合从游客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更市场化和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涌现了许多“破题出圈”的广式体验,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当“诗和远方”深度携手,日益焕新的文旅融合体验不断满足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推动了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一年来了三次,都是为了看演唱会”
文旅融合,不仅要“旅游+”,还要“+旅游”。从游客和市场的需求出发,广州的“文化艺术+旅游”已开出花海一片。从人山人海的音乐节到座无虚席的演唱会,从遍布热门街区的LiveHouse到藏于商场大厦内的小剧场,如今,广州的艺术文化体验遍地开花,常年出新。
以文塑旅,旺了人气,火了消费。近两年,“演艺+旅游”在广州的红火便是文旅融合下广州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最佳案例。“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2023年以来,广州演艺市场的火爆带动了文旅消费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10万余场,创下大中型演出数量、举办演唱会的演出艺人数量两个“全国第一”。
“我今年已经来广州三次了,都是为了看演唱会而来。广州交通方便,酒店住宿选择多,美食也很诱人,是我们看演唱会和旅游的首选。”来自湖南株洲的杨小姐说,近两年很多热门的演唱会都会在广州举办,坐高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广州,对她来说非常方便。杨小姐说,自己每次来看演唱会通常会多住两三天,目前已经差不多将广州市区的地标美景、热门网红打卡点都走了一遍,还品尝了不少收藏许久的广州宝藏餐厅。
今年上半年以来,广州的演唱会市场依然火热。数据显示,演唱会拉动文旅消费的杠杆率高达1∶11.6,尤其是对周边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能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6月,广州审批营业性演出63927场(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72场)。业内人士表示,通常演出市场在下半年会比上半年更火热,因此广州有望继续保持“演唱会第一城”的态势。
成就“演唱会第一城”,广州有不少“独门绝招”,比如通过加强统筹谋划、精准施政,优化演艺发展“大格局”,出台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实施办法,创新实施“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成功吸引更多大型演出项目……
广州塔下看粤剧坐着巴士叹早茶
微风吹拂、夜色迷人,在广州新晋热门打卡点——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艺动湾区——白鹅潭大舞台周末艺术汇”系列惠民演出活动在周末、节假日里与观众相约,已成为广州夜色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在广州塔下,“粤韵飞扬——名家周末大舞台”惠民演出整合了戏曲名家资源,为广州的繁华夜景增添了许多韵味。
以旅彰文,活了文化,亮了景色。在广州,不少游客到广州必定要打卡的招牌景点,因为文化体验的加持而更加火热。游船穿梭,络绎不绝,两岸风光旖旎,夜晚灯光璀璨……“珠江夜游”是游客打卡广州的必选项。每到假期,珠江夜游的游船也会上新体验,中秋灯会、古风市集、怀旧音乐主题航班等特色文化体验都被搬上了游船。去年,广州还在全国首发了精品内陆河“读懂珠江”旅游精品线路,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游览体验不断上新,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常游常新。
品早茶叹文化,这是游客十分向往的广式体验。如今,除了可以在餐厅、珠江游船上品早茶外,人们也可以在巴士上一边欣赏流动的广州风景,一边感受早茶文化。今年夏天,“如约华厦,印象广州”文旅专线正式开启试运行,为市民游客带来集“粤式美食”“网红地标”和“广府文化”于一体的多元玩法。踏入巴士,古香古色的布置让人仿佛置身于岭南大宅之中,游客还可一边品尝流心核桃包、水晶虾饺、养颜红枣糕等特色点心,一边跟随巴士的行进解锁近20个文旅景点。10月1日~4日,这条专线上座率超过了六成,其热度可见一斑。
在广州,类似的传统文化体验借不同的场景融合出新,成为新晋打卡热点,不断印证着文化资源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效果——不仅让旅游产品更加丰富,也能让游客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感悟岭南文化之美。
“广州好City”“国际粉丝”慕名来
“广州的闹市之中竟然还藏着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博物馆,尤其是那些雕塑特别精美,实在让人赞叹。”在陈家祠,通过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广州开启一日游的韩国游客JaehyungChung兴奋地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国际游客利用便捷的签证政策到广州旅游。赏的是风景,品的是文化,精彩的文旅融合体验不禁让外国游客大呼“广州好City”。
珠水潮涌,龙舟竞渡。端午期间,广州的龙舟赛事激烈,百舸争流间展现出生生不息的岭南龙舟文化和广州人破浪疾行的精神风貌。其间,广州文旅不仅分享了端午习俗、特色美食、有趣故事,还在海外社媒多平台开展了“拼舟影·赏端午”的线上拼图互动游戏,巧妙地结合了龙舟文化和互动娱乐元素,让海内外受众在游戏中感受广州龙舟赛事的盛况和激情。
从流光溢彩的珠江夜游到精美华丽的传统建筑,从“一盅两件”的广式早茶到拥有深厚底蕴的文化体验,广州借助国际社媒平台向世界展现了广州的文旅独特魅力。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广州文旅在Facebook(脸书)、X(推特)、Instagram(照片墙)、YouTube(油管)四大平台累计粉丝量已超120万人,收获全球各地粉丝超5866万阅读量。随着“VisaFree,FeelFree”的文旅宣传片在海外矩阵的多语种宣发,国际粉丝积极响应,纷纷表达了对广州旅游的热烈向往。其中,以广州历史文化为主线的城市地标游、广州144小时游玩攻略、便捷支付、交通指南、美食推荐等多元化主题内容成为国际友人出游广州的好帮手,像赛龙舟等有趣的文化体验,也总能成为在海外社交网络上吸引外国友人的重要内容。
一处景、一场戏、一杯茶……文旅融合,形在“融”,意在“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广州,文旅融合仍在不断加速,一个个更具吸引力的新体验持续涌现,为游客提供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让人们对广州继续心怀期待。
数说文旅
2023年,广州接待游客2.34亿人次,同比增长51.8%;实现文旅消费3309.5亿元,同比增长47.4%。
2023年新增8家4A级旅游景区、2家五星级酒店、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6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
2023年珠江游接待游客499.7万人次,同比增长231%。
2023年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近10万场,带动文旅消费超过140亿元,其中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157场。
今年第二季度,广州文旅在Facebook(脸书)、X(推特)、Instagram(照片墙)、YouTube(油管)四大平台累计粉丝量已超120万人,收获全球各地粉丝超5866万阅读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薇薇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王维宣、庄小龙、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