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是今年国庆假期旅游增长的大赢家。而成就小城旅游的,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据某知名平台数据,国庆假期前三天,45%的“奔县”旅行者都是90后和00后。
特别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年轻人,更喜“奔县游”。为什么?因为县域旅游让人足够松弛。远离高密度的人群,白天漫步山谷,夜晚仰望星空,每天睡到自然醒,随时随地亲近大自然……拥有这样的松弛感,才是真的乐享假期。
实际上,年轻人不只是“奔县游”的主力军。《2023年Z世代在线旅游洞察报告》显示,95后、00后已成为未来消费领域的主导力量,贡献了40%的消费规模。时下,这些年轻群体已是旅游消费多元化、个性化的代名词。如果县域旅游能变年轻流量为“留量”,那就果真赢得了未来。
关键在于怎么留?县域旅游恐怕更适合走“小而美”的路子。人们常说,小城故事多。去四川崇州元通古镇探寻明清历史故事,到江西景德镇乐平市学陶瓷,去浙江安吉体验咖啡制作……年轻人热衷体验式消费,更偏爱有故事的“宝藏小城”。县域旅游只有深挖特色资源,倾力打造独特的消费场景,把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方式融入旅游体验,才会激发出远超本地辐射范围的消费动能。
“留量”离不开口碑与服务。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小城与大城的时空距离越来越“短”,县域硬件设施不断优化提升。接下来,兴旺的县域旅游将更考验一个地方的服务“软环境”。只有实打实地提升小城旅游接待能力,全面提升居住、游玩的体验,县域旅游才能经得起深度游、慢旅居爱好者的打量。
“奔县游”的红利,不在一次性流量中。然而,与大城市相比,县域旅游毕竟资源有限。在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文章的同时,与地域相邻的县区强强联手、做大区域优势,才是正解。
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