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方,潮涌珠江。这一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吹向百县千镇万村。
11月7日,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如何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怎样通过改革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新的动力?广州的答案是,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向深水区挺进。第三期《解码“百千万工程”的“广州战法”》,让我们关注如何“改”出“百千万”新活力。
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
土地,是“最硬的骨头”之一。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但在广袤的农村地区,仍长期存在着耕地“碎片化”“低效化”难题。今年6月,广州从化区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该区以全国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因地制宜划定10个整治示范片区,谋划实施97个整治项目,整治面积共1.73万公顷,总投资约400亿元,真正让“沉睡的土地”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今年丰收前夕,走进从化鳌头镇的万亩良田示范项目,会看到连绵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尽头,一阵风吹过,稻浪滚滚、稻香阵阵。万亩良田是从化区着力推动先行先试的示范项目,通过探索“全域+城乡融合”模式,该区引入国企,推动了7000余亩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让耕地集中连片便于耕种。在此基础上,从化区还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盘活利用龙潭旧墟沿街百余栋旧厂旧屋的闲置低效建设用地资源,引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了一片集万亩良田、优美生态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示范区。
更重要的是,要让改革成果为村民共享。“之前在外面工作,看到家里变化很大,就很想在家附近工作。加上家里有小孩,离家近就不用两头跑了。”龙潭村村民欧槟桃如今已是村里一家民宿的管家。据悉,通过探索建立“国企+村公司+合作社+农户+手艺人+社会投资者”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万亩良田示范片区村集体年平均增收15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约25%。
1906科技园如今成为热门文旅打卡景点。
改出旧厂房“创意新生”
“沉睡的资源”,可能是农村土地,也可能是被遗忘在城市角落的旧厂房。
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1906科技园,曾是广州卷烟二厂的所在地,也是双喜品牌香烟主要的生产地,位于陈家祠景区的对面。自2011年该厂搬迁后,这片曾经繁忙的工业用地便陷入了长达12年的空置状态。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荔湾区大力推动一批老旧物业蝶变为新型园区或商业载体。1906科技园就是其中的标杆案例。
据介绍,荔湾区综合运用旧厂改造各类政策,按旧厂微改造方式批复实施1906科技园项目。项目在不改变原有土地用途、土地权利类型、建筑结构和面积的情况下,对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造。如今,走进1906科技园,人们无不被这里焕然一新的面貌所震撼。整个园区采用了充满活力的橙色设计风格,既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元素,如裸露的管道、复古的机器,又巧妙融入了现代商业的潮流元素。这种独特的工业风与现代感并存的氛围,让它迅速成为热门文旅打卡景点,日均人流量达到7.5万人次,年轻人占比超过80%。
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35%为商业配套,65%为产业配套,迎来了哪些产业?据悉,园区已入驻芯讯通、亿华通、龙尚科技、新田科技等30余家企业,覆盖芯片、氢能等领域,年产值预计可达15亿元,贡献税收5000万元。
沉睡12年的土地,迎来了新生。
“一元钱”撬动基层医改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正从花都区人民向往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
在花都区基层医疗改革中,有两个很有代表性的数字:“1元”和“1000万元”。
“一元钱看病”始于十多年前的农村医改探索,当时村民们“看病难、看病贵”“小病拖、大病扛”现象很普遍。为解决村民看病问题,花都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向村民提供免费医疗的政策思路,用“一元钱看病”撬动了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000万元”则来自于该区“三名”工程。为做强区级医疗卫生水平,花都区开展了“创名院”“育名医”“建名科”工程。据悉,该区每年筹集100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育。近年来,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国家及省市重点专科带头人59名,柔性引进专科带头人72名。
如果说“一元钱看病”,解决的是让群众“看得上病”的问题,那么持续深化三级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则是要解决让群众“看得好病”的问题。花都区通过建立健全医疗集团及专科联盟紧密协作机制,确保区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镇街卫生院及村卫生站。该区还设立医学检验、远程心电、消毒供应、物流配送、放射影像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检查、诊断共享联动,2023年开展远程心电诊断、影像诊断分别达3.49万人次、2187人次;在镇街卫生院开设联合病房28个和名医工作室21个,将3家三甲医院30%的号源下放至镇街卫生院。
从“一元钱看病”的星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燎原,花都区有力推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布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