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在“广州教育”公众号发布信息称,从即将迎来的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小学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初中下午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2月12日《广州日报》)
在紧张、快节奏的学习过程中,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本该是孩子们放松身心、舒缓神经的宝贵窗口。但在不少学校,课间10分钟休不了、休不好,有的是授课老师习惯性拖堂;还有一些学校担心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会发生安全事故,为了管理方便干脆一刀切禁止学生在课间离开教室……这些现实阻碍让学生的课间10分钟被压缩挤占、限制束缚,使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理想的教育理应动静相宜、张弛有道。保障好孩子的休息、放松时间,让他们在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是基本常识,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新学期开始,广州将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无疑是一项值得期待的改革。短短5分钟的延长,不仅是时间长度的延续,更代表着一种“心理留白”:抻一抻紧绷的教育神经,让学生能够更加从容地参与课间活动,真正助力构建“张弛有度”的教育观。
延长课间时长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如何保障其有效执行更为关键。在这方面,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活动供给、做好安全保障必不可少。有地方将挤占课间休息列入负面清单,加以规范整治,值得借鉴。当然,若要做出实质性改变、避免其流于形式,仍要持续推进“双减”落实落细,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让更多学校和教师真正“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
广州日报评论员付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