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难点堵点,就是改革的出发点。广州荔湾区是广州典型的老城区,分布着大量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楼宇,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放、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由于房屋老旧、楼栋分散、管理难度大,没有物业公司愿意接手管理。
近年来,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荔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引入社区“微管家”,采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物业接单”工作模式,建立网格事件闭环处置工作机制,有力解决了无物业小区内环境脏乱差、电动车乱停放、电梯管养维保等问题,着力破解老旧小区“无人管”“不愿理”的困境,探索形成党建引领贯通治理“最后一米”的新模式。
做法1:打包单体楼、无物业小区,统一聘请“微管家”
荔湾区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将辖内分散的单体楼、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整合成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由街道采取“连片打包”共享物业方式,聘请有实力、信誉好的优质物业公司派驻专业团队,为社区提供综合治理、消防巡查、安全管理、长者帮扶、便民维修等管家式服务。
昌华街道为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引入知名物业公司,以社区“微管家”身份参与街区的管理、运营,为泮塘古村的活化升级带来专业做法和创新思路。居民家里如需修电灯、换锁,都可以找社区“微管家”,很方便。逢源街道在耀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同样引入社区“微管家”,在片区开展“六乱”整治、装修工程管理、日常安全巡查等工作,精准解决辖区群众诉求,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
做法2:加装电梯的无物业老旧小区有了“电梯托管”管家
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是荔湾区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据统计,全区1200多栋老旧小区住宅加装了电梯。这些小区多为无物业小区,电梯维护管理公司往往以收费难为由不愿接管,电梯装好后如何管养维护成了新难题。
针对这一情况,荔湾区探索“电梯托管”管家模式,以街道打包、委托专业的电梯维保托管公司运维管理,解决电梯无人约检维修、困人救援无法保障的“脱保”隐患、年度检验到期未检的“超期”和带病运行的隐患。目前,该区还探索引入AI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故障电梯、人员困梯自动预警。社区有了“电梯托管”管家,居民乘坐电梯更加安心。
做法3:推动物业全域化治理融入社区网格
社区“微管家”如何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荔湾区以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微小化实体化运作改革为契机,全区划为1044个综合网格,并按“一格一员”配备了专职网格员。沙面、昌华、逢源等街道在试点推进物业全域化治理中,将其和社区网格工作相结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组织融合方面,依托“街道-社区-网格”党组织,搭建“微管家”服务平台,社区党组织与物业公司党组织“结对子”,建立党建联席会议等制度,在阵地共用、事务共治、团队共育、资源共享方面携手联建共建,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向综合网格集聚。
机制融合方面,将物业公司人员加入“1+1+1+N”网格工作团队,全部定岗定格开展“微管家”服务,将服务融入收集意见建议、提出解决方案、抓好整改落实等环节。
力量融合方面,通过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党组织统筹调配资源,社区吸纳专职网格、居住地党员、驻点单位党员、热心群众等力量,组建邻里帮帮队、马雪萍志愿服务队、昌华前哨服务队、胡姨工作室等队伍,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此外,荔湾正在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党群服务阵地提质升级,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颐康站、长者饭堂、就业驿站、阅读空间等资源,还把裁缝铺、美发店、便利店等小店小铺开到小区里,依托社区“微管家”构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通讯员: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