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白云邀您共未来。广州市白云区2025年春季引才招聘季即将启动,白云区将组织区内重点企业、单位,赴国内多个重点城市的知名高校招才引智。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人口最多、最“青春”的行政区,白云区紧紧围绕“6+6+X”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精准“引、育、留、用”,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强磁场”、近悦远来的人才最优生态区。白云,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产业聚才 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当下,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白云正打造新能源和新型储能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集聚集群发展。
落户白云两年来,云韬氢能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牵头组建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研发了首台套国产化发动机系统“领航一号”和氢燃料电池整车,成为白云区氢能产业的领军企业。“选择扎根白云,是看中这里有完善的氢能产业生态、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白云对产业人才的战略布局,更让我们感受深刻。”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钟蕾芳说。
近年来,白云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加快建设“6+6+X”现代产业集群,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一园两城三都四区”十大重点产业平台建设大提速,大力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自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以来,白云区组织开展对新型储能产业的深入调研,形成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和产业人才紧缺目录,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人才集聚白云。同时,出台“储能十条”,围绕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10条扶持措施,真金白银地大手笔支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优质新型储能制造业项目,白云最高可给予1亿元扶持;对于引进的新型储能领域各类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的购房补贴……
才尽其用 打造人才培育“活力源”
在多措并举精准引才的同时,白云区围绕不同层次人才,出台引育实施细则,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多样化人才培育工程,持续提高人才质量。
白云推动广东院士联合会与白云区共建广东院士专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工作,成立白云区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助推“院士专家入企强链兴业”行动启动,促进产学研创新融合,加速白云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激发博士人才的作用发挥,为白云区高质量发展释放潜能,贡献力量。
同时,白云区支持辖内规上工业企业打造各类科研创新载体,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4个,博士工作站5个,省市认定的各类创新平台达284个。这些平台既是科研平台,也是汇聚高端人才的“蓄水池”。
搭建政校企研合作平台,是白云区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白云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白云分盟,积极赋能现代产业集群,促进218家优质企业与优质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班、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项目,逐步形成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白云方案、创新白云实践,促进产业人才双向对接。
优化服务 提升人才归属感
人才既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白云区持续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体系。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新引进的博士黄淦彩告诉记者:“入职三个月,我就申请到了云聚英才卡金卡;在区委人才办和公司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免费的青年人才公寓,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生活舒适;政府还帮我解决了配偶的就业问题,这些‘超常礼遇’让我感到白云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护。”
自全市率先启动云聚英才活动以来,白云区动态完善云聚英才卡实施细则,如今,持卡人可享受人才落户、医疗保健、子女入学、住房保障、金融服务等13项待遇,申报材料和流程也进一步简化。截至2024年底,云聚英才卡审核通过各类人才共计773人。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服务,白云区成立广州市白云区云英人才交流中心,为人才提供交流服务的优质平台。建强24个镇街级“云品·汇才”人才服务站、3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5个产业平台人才会客厅,打通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白云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营商环境百强区,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白云,日益成为人才的向往之地、创新之都、圆梦之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林炳鑫、徐涛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阳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