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埔区政府印发《广州市黄埔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一幅以“绿美黄埔”为底色的生态蓝图跃然眼前。黄埔区依托“两江交汇、八山耸立、六水润城、六岛成链、湖库丰富”的天然禀赋,锚定建设“全域公园城市”目标,构建人、城、园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遇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解锁黄埔绿美空间的百变风采
依山向海的生态格局
九连山余脉深入黄埔区,形成油麻山、龙头山、暹岗大山、萝峰山等中心城区少有的大型山体空间,绵延成屏;珠江黄埔航道、东江北干流等骨干河道在南部交汇、奔流入海;南岗河、乌涌、金坑河等河涌蜿蜒入城、润泽全域;大吉沙、长洲岛等6座江心岛屿如翡翠点链。山为骨、水为脉、林为裳、岛为珠,织就“青山碧水连城”的立体生态网络。
黄埔区生态空间格局示意图
▋产业高地的生态逆袭
作为广州工业第一区,黄埔以“生态韧性”破题发展,“黄埔蓝”与“科学城天际线”同框成常态。夏雨初霁时,南岗河碧道双虹凌空;夜幕降临时,油麻山顶星河低垂;秋日黄昏里,珠江航道晚霞浸染万吨轮,现代化产业新城与自然天象碰撞出独特诗意。
广州科学城森林入城
中新广州知识城城园相融
夕阳下的珠江黄埔航道
▋半城绿意半城生机
帽峰山间,白鹇振翅、萤火流光;南岗河畔,白鹭翩跹、鱼跃清波;天鹿湖森林公园内,禾雀花长廊如紫瀑垂悬;大吉沙岛上,稻香蛙鸣共谱田园牧歌,“绿美黄埔”的生机跃然眼前。
大吉沙岛
▋揭秘黄埔生态游憩的多元活力
自然做功引风入城,听见“绿美”声音
面向2035年,黄埔区持续完善山海连城生态格局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区域—组团—社区”三级生态廊道网络。依托主干河流及大型绿色开敞空间,构建珠江黄埔航道风廊、龙头山—帽峰山风廊等通风廊道,让“自然做功”,引风入城。
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碧道绿道串珠成链,遇见万里生趣
推窗遇见“百片森林”——以十大“森林建设示范片区”建设为引领,推动100片森林连片成林,大力推动莲塘村森林乡村、新龙镇省级森林城镇创建,实现1.2万亩森林质量及重点区域林相显著提升,形成特色森林城市景观,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推门走进“八山连城”——依托碧道、绿道、登山步道、古驿道、乡村风景道、“连城森邻道”等各类线性慢行设施建设,缝合城市与自然空间“最后一公里”,2024年共计新增森林步道32公里,全区森林步道总长度达130公里,构建“八山连城”城市浅山森林休闲环境,推动建设美好宜居的生态空间。
福和山森林片区
南岗河碧道
▋全域公园触手可及,邂逅转角惊喜
实施百大公园行动,完善四级城乡公园体系,持续提升城市公园绿量,2024年共计新增建设城市公园1个、口袋公园20个,全区当前公园总数已达190个,积极培育“公园+未来生活”“公园+未来产业”等新场景,推进“公园+体育”行动,完成市民广场、创新公园等8处提质更新,开放辖区内17个公园草坪共享区域试点,推动人、城、园和谐共生共荣。老人们可在此晨练话家常,孩童们可在此追逐嬉戏,每个转角都能邂逅惊喜,笑声回荡林间,让“小公园”装满群众“大幸福”。
黄埔区主要公园布局示意图
今年,香雪公园、牛角岭公园入选广州城园融合体系专类植物展示园,黄埔儿童公园、黄埔公园等9个公园入选生态科普宣教点,从此“逛公园=涨知识”!实现公园城市可感、可知、可享。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焕活和美乡村
以大地为纸,执生态之笔,将散落的碎片土地编织成流动的诗篇,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整治任务,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以“产城融合”推动产业集聚增效,以“统规统建”推动村庄集中,以“理水育林”实现生态修复和价值转换,构建一半山水乡愁、一半科创田园的治理格局。
迳下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幸福生活,正在发生
清晨的香雪公园里,太极拳队伍随乐而动;社区口袋公园内,长者们围坐石凳,闲话家常;创业公园的星空草坪上,孩子们追逐风筝;南岗河碧道旁,亲子家庭骑行赏景,笑声回荡林间;天鹿湖森林公园露营基地成为网红打卡点,年轻人搭起帐篷,仰望星空;科学城绿道上,上班族晨跑的身影与朝阳同辉。
绿美黄埔,不仅是规划,更是行动;全域公园,不仅是愿景,更是悄然渗透进市民生活每个角落的幸福点滴。
南岗河畔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区规自局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区规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