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埔区政府印发《广州市黄埔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幅面向黄埔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不仅描绘了黄埔区空间发展的战略脉络,也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擘画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未来,黄埔区将以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筑梦活力湾区,绘就幸福民生新图景。
《规划》以“活力湾顶明珠、创新未来智城”为愿景,锚定2035年发展目标,聚焦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构建多层次、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回应,更是黄埔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黄埔区将以公共服务为笔,以民生幸福为墨,书写湾区发展的璀璨篇章。
▋三级公共中心赋能,强化区域服务职能
健全完善“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城市级中心引领:《规划》围绕“活力湾顶明珠”建设要求,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打造国家知识中心城城市级公共服务主中心,广州科学城、广州海丝城2处城市级公共服务次中心,强化面向广州东部的区域服务功能,为重大平台高质量发展提供“软支撑”。
广州科学城城市级公共服务次中心
地区级中心多点支撑:打造枫下、新龙、长岭居、永和等12个地区级公共中心,适度超前布局一批优质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街道级优质配套资源水平,建设街坊邻里的“会客厅”,让幸福触手可及。
社区级中心便捷覆盖:以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打造15分钟城乡社区生活圈,满足全龄段居住生活、文体休闲等多元化服务需求,构建居民转角可见的“温暖港湾”。
优质设施靶向供给,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教育高地:从“家门口好学校”到国际创新策源地
基础教育均衡化:适度提高基础教育配置标准,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设施均等化布局,精准投放资源,加大九年制、十二年制学校、完全中学设置比例,灵活应对未来人口结构与学龄滚动变化趋势,引导教育资源合理布局。统筹居住用地与教育设施开发时序,保障配套教育设施优先或同步建设使用,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知识城校区
高等教育国际化: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的转化需求,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教育高地为方向,大力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探索高等教育校地合作共建、融合共享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建设,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吸引国内“双一流”和港澳高校在黄埔设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顶尖学院或重点实验室。推动高校与区域经济、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教育链赋能创新链、创新链反哺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
▋健康黄埔:家门口的“全方位医疗”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知识城院区、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黄埔杏林创新谷(黄埔区中医医院)等重点项目为引领,树立高层次医疗服务旗帜。加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设多层次综合性医疗设施和特色专科医院,打造一批临床重点专(学)科,提升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和区域辐射能力。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功能,高质量构建“15分钟城区医疗圈+30分钟乡村医疗圈”。
黄埔区将以“顶天立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广州东部医疗新高地,书写湾区健康新范式,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全域,让健康服务惠及每一位城乡居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知识城院区
▋文体惠民:文化传承与全民健身并举
围绕海丝文化、改革开放等主题,推进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临江大道沿线、南海神庙周边、科学城核心区、知识城核心区等重点地段打造地标性大型文化设施。强化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大中型文化设施空间供给。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增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延时开放,让文化滋养心灵。
黄埔区青少年宫(海丝宫)
结合居住空间分布与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推进知识城、科学城、海丝城群众性运动中心与居民健身场地建设,提升黄埔区体育场、科学城体育公园等现有重大体育设施服务功能;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布局,推动校园体育设施闲时共享,实现社区级全民健身服务均等化、品质化发展,让运动成为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
广州科学城体育公园
▋全龄友好:一老一小“精准护航”
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温暖与关怀中安享晚年。重点发展社区嵌入式和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涵盖机构、社区、居家的“三位一体”一站式综合型照护功能。整合、改造社区内各种闲置、存量设施,鼓励嵌入式养老机构入驻社区,强化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理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复合利用、临近布点,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呵护与支持,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黄埔区老人院2024年中秋迎国庆文艺汇演
推进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各类公园绿地、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基础教育设施、交通设施等公共空间的适儿化改造。提高社区婴幼儿托管设施配置水平,适应生育政策调整需求,重点推进知识城、科学城等人口主要导入地区的婴幼儿托管设施建设。在儿童活动较多的天桥、道路等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安全和需求。让关爱无处不在,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美好。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示范基地:黄埔“童享未来”体验中心
《规划》的印发实施,将为黄埔区公共服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黄埔区建设人才友好、全龄共享的幸福城市,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湾区民生高质量发展与东部中心活力提升提供“黄埔方案”,未来,黄埔区将以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擘画幸福新蓝图,筑梦活力新黄埔!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区规自局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区规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