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护理员职业“一试多证”技能人才首次试点考试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举办。考生一次考试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广东省技能人才评价证书、香港专业能力评估证书或澳门职业能力证明书以及国际行业权威证书。(3月30日《羊城晚报》)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当下,养老护理行业“人才荒”、素质参差不齐、结构层次不合理等现象突出。据测算,当前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600多万人。然而,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各级民政部门共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248万人次。面对人才缺口仍然较大的现状,养老护理员职业“一试多证”考试的出现,直击行业需求、民生痛点。
其实,粤港澳三地在“一试多证”方面早有探索,2013年启动以来不断拓展合作范围及培养层次,已围绕维修电工、美容师、客房服务员等多个工种开展考试,累计组织182批次考试,5099人次参加,4002人获得相关技能证书,有力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要素的流动与融通。养老护理领域的加入,对考生而言,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技能提升,增强在湾区就业的信心和竞争力;从行业角度看,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基础上,将港澳地区先进职业技能标准和能力评价方法进行深度融合,也为湾区养老护理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引,有利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长远来看,深化技能人才共评、共享、共育,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必不可少。比如,珠海联合澳门创新提出建立区域性技能人才评价联盟,研发一系列粤澳一致认可的培训课程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就为打造技能人才互认互通“立交桥”提供了有力支持。展望未来,培养适合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还应当不断促进标准共享、评价互认等方面深度融合,助力“一试多证”效应继续“扩圈”。譬如,扩大试点范围,在核心城市增设考点;整合培训资源,推动湾区建立共享师资库和实训基地;打通衔接通道,完善社保衔接等政策配套;等等。以“一试多证”为突破口,持续深化区域协同与制度创新,共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技能人才队伍,定能为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州日报评论员 皇甫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