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由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番禺小组到电动自行车销售店铺、路面执法点、路面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开展实地检查。
徒法不能以自行。2024年12月30日,《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施行,为电动自行车管理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实施三个月以来,整治乱象成效初显,但问题依然突出,亟须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法规得到有效实施,把法规条款转化为治理成果。
3月20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对《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的执法检查工作,一场覆盖全市、贯穿全年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执法检查正式拉开帷幕。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表示,要在开展好集中执法检查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人大代表的日常监督作用,支持代表用好“代表随手拍”反映各种乱象并及时跟进交办,及时督促处理,对典型问题和不作为现象通过媒体公开曝光,携手打好电动自行车乱象治理这场硬仗。
市区人大联动
吹响电动自行车执法检查“集结号”
“越秀组,出发;天河组,出发;海珠组,出发……”3月20日下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全年执法检查活动启动仪式,随后,市、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分别带领11个执法检查小组,分赴各区的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门店、路面执法点、电动自行车停放点等同步开展首次集中执法检查。
一场覆盖全市范围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整治行动就此铺开。
3月20日起,市、区人大联动,围绕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号牌管理、道路行驶、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建设等环节,开展贯穿全年的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安排,聚焦全市“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把《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全年执法检查作为今年全市代表主题活动重要内容之一,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集中执法检查。
集中执法检查将重点检查六个方面内容:一是销售可篡改、留后门等不符合标准、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及相关配件的行为;二是销售店、维修店为他人提供非法改装服务的行为;三是超速行驶的行为;四是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各种违章行为;五是不按规定悬挂号牌和其他违反号牌管理规定等行为;六是各区规划建设停放场地、充电设施情况。
“对电动自行车开展执法检查,不仅是对执法部门的监督,也是对公众的一次宣传教育。”市人大代表黄楚容表示,希望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的知晓度和遵守度,增强市民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
对顽瘴痼疾持续用药
“此次执法检查活动并非一阵风式的短期整治,而是作为一项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表示,作为今年全市代表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全覆盖、常态化、大规模的集中执法检查,确保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能够长期、稳定地落地生根。
“执法检查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检查主题和区域,突出重点难点,找准着力点,市区同向发力。”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集中执法检查将分五次进行,分别在3月、5月、7月、9月、11月的中下旬开展。
为做好常态化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发动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进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等方式,广泛听取和反映社会各界对电动自行车管理和执法情况的意见建议。
“我们积极动员人大代表利用‘代表随手拍’等反映《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常态化监督,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更好地推动解决电动自行车管理中的顽疾。”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3月27日上午,市人大代表潘映珊在上班路上发现,不少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行驶,而且速度很快。她立即拍照并上传到“代表随手拍”,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我还通过‘代表随手拍’,反映车牌遮挡、破损等问题。”潘映珊说。据悉,自执法检查启动以来,截至3月30日,人大代表通过随手拍反映电动自行车事项已有60件。
惩处、曝光多措并举
坚决纠正电动自行车乱象
“使用伪造、变造的证件号牌,按照法律规定,今天把这辆车暂扣。”在海珠区滨江东路路面执法点,交警正在依法处理一辆伪造车牌的“电鸡”。
不时有电动自行车因无牌无证、遮挡号牌、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被拦下。“这些违法行为不仅扰乱交通秩序,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现场交警表示。检查组详细了解了执法流程和处罚标准,对严格执法表示肯定,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
在白云区凯德广场外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和充电区,18名省、市、区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白云小组,仔细检查是否存在不规范停放、非法改装加装、无牌无证、遮挡号牌等违规违法行为,同时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抽查。
在从化区府前路等交通执法点位,执法检查组从化小组检查了从化区公安分局对电动自行车超速行驶、遮挡号牌、未佩戴安全头盔、逆行闯红灯、超员载人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理情况。
在南沙区,来自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共22人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南沙小组,先后到商业中心周边停车区域、地铁口路段、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成员向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执法建议。
“这辆电动自行车被一次性口罩遮挡了,明显是故意的。”在天河区,由20多名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天河小组,对电动自行车停放点、销售点等进行了检查,大家仔细查看,不时拍照。
“为他人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一定要切记。”在销售点,代表们要求店家当场拆卸电动自行车,重点核查车辆合格证、3C认证标志、电池参数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并叮嘱店家要认真学习《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
“电动自行车管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学法知法守法。”天河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各职能部门也要严格执法,提升执法的刚性。
通过集中执法检查,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在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检查组发现部分商家存在违规销售超标车辆、提供非法改装服务等行为。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偷偷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甚至为顾客提供改装服务,如更换大功率电池、解除限速装置等,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
“通过执法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违法改装、遮挡车牌等,希望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提高法律的执行成效。”市人大代表杨志伟表示,在日常履职中,也会注重通过“代表随手拍”反映相关违法问题,职能部门都很重视,协力推进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
在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充电设施不足、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较为突出。检查组发现,一些老旧小区由于没有专门的停放和充电场所,居民只能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口、私拉电线充电,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检查组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如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停车区域等。
“要高度重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推动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市人大代表张云慨说。
“执法检查中,我们直观地看到电动自行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为后续整改提供了明确方向。”代表们表示,深入一线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电动自行车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政府部门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检查组表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单位应提高协同治理能力,把严管严治与柔性宣教结合起来,既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登记、维修、通行、停放、充电、回收等环节的监管,又要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推动形成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运行。
文、图/魏丽娜 通讯员翁创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