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花
大洋网讯 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内大朵大朵洁白素雅的清明花悄然绽放,散发出阵阵清香,为这个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增添了一份庄重与诗意。清明花又名比蒙花、炮弹果或刹抢龙(云南少数民族名)。其花期与清明节高度重合,每年4月前后,洁白如雪的花朵如约盛开,寄托着人们对先祖的哀思与敬意,也让人感慨当下盛世的美好。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凤梨园,清明花早已盛放,攀附于廊道顶部的藤蔓垂落如瀑布,花朵簇拥成景。
清明花形态独特,聚伞花序顶生,每簇着花3—5朵,花冠呈漏斗状,直径约10厘米,白色花瓣散发出淡雅香气。其花蕊尤为奇异:5枚雄蕊从略带绿色的花冠基部伸出,顶端聚拢成矛尖状,雌蕊则藏于矛尖之下。叶片卵形对生,叶脉清晰,藤蔓可攀附高达数十米。
清明花在民间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称其为“刹抢龙”,相传古时一位勇士为保护族人战死,其鲜血化作藤蔓,开出白花守护山林,后人以花寄情,缅怀英雄。在广西,因其果实形如炮弹,得名“炮弹果”,当地传说清明花能驱邪避灾,村民常将其种于村口,祈愿平安。文人墨客则借其“刚柔并济”之态赋予其精神象征——根茎如丈夫般坚毅,花朵似女子般柔美,使其成为诗画中的独特符号。
当下正值清明花的最佳观赏期,华南国家植物园凤梨园内的藤蔓蓬勃生长,垂落的花枝与春色共舞,为游客营造出“天清地明,花寄哀思”的意境。游客可于此撷一缕清香,乘着春风,将对故人的缅怀寄托于花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通讯员谢展桐、苏建中、许炳强、华植宣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