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助企惠民若干措施》发布,围绕市场准入准营、企业增信赋能、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监管执法、加强民生保障六个方面精准发力,共推出20条具体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民生福祉。
升级市场准入准营服务
提升商事登记服务效率。拓展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应用,实现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应用全覆盖,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经营范围条目。提供政策主题式服务推送,根据经营范围精准推送特定领域行业产业政策。简化“个转企”业务办理流程,由“先注销,再新设”优化为“直接变更”,实现一次办理、当场办结。
提高外商投资注册便利化程度。推出多语种商事指南,实施繁简字、中英文商事登记政务服务,创新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商事服务,港澳企业可“一站式”落户深圳。在河套试点跨境登记便利化,以河套合作区为试点,协调港澳两地商业登记部门为内地投资者跨境注册港澳企业提供便利支持。
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化个性化办理。持续优化企业信息变更、注销、开办餐饮、商超等8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营业执照与食品备案、药品经营许实现“同步申办”。简化企业迁移登记业务“一件事”办理流程,推动“免证办”“智能审批”覆盖更多高频事项。推广“免申即享”、“一码办事”、智能审批等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加强企业增信赋能支持
深化大湾区规则机制对接。高质量建设信用服务大数据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建设联盟,拓展电子印章互认范围。探索推动“香港注册+河套运营”发展模式,推进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建设,制定申报一批“湾区标准”。拓展碳足迹标识认证产品目录服务范围,面向公众、重点企业和认证机构开展培训指导。
助力企业增信融资。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和信用标签体系,制定企业信用情况白名单。扩大“深质贷”质量融资增信服务覆盖面。升级深圳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创建“深信管家”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信用融资、信用查询、信用修复等一站式服务。
提升质量品牌服务能力。建设深圳品牌库,搭建“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城市品牌”建设和推广矩阵。引入国家级品牌出海服务资源,搭建中外政商四方联动平台,拓展企业品牌出海渠道。强化中小企业质量技术服务,深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培育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3家以上。
支持重点领域专利创造转化运用。推动知识产权领域专项资金等资源向“20+8”产业倾斜,指导建设5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支持开展重点领域专利导航30个。实施专利批量预审试点、“新三样”专利优先审查,提供个性化专利预审服务,加速重点领域专利获批进程,将专利授权周期压缩80%以上。
规范涉企监管执法
深入推进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加强对金融机构以及水、电、气等各类收费主体专项检查,督促清退各类违规收费,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探索建立涉企收费监测点,及时发现涉企违规收费线索,推动降本减负政策措施切实落地实施。
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深化“随信综合查”联合监管,打造10个跨部门综合监管标杆场景。推出“无事不扰”正面事项清单,对列入清单的事项,除上级部署、收到违法线索和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的外,原则上不作为独立事项开展上门检查,切实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过度检查。
实施服务型执法。建立完善“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罚过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模式,开展精准普法合规指导,发布轻微违法行为减免罚清单,分领域发布执法指引,避免“类案不同罚”“小过重罚”。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推动以标准提升牵引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等重点消费领域标准制定修订。用好数字人民币等技术加强预付式消费监管,开展合同格式“霸王条款”治理行动,规范合同格式条款使用行为。因地制宜开展“无价格欺诈商圈”创建活动,建立价格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促进重点区域消费环境提升。
持续推进城中村水电气违规加价治理。聚焦养老托育机构和“连锁式公寓”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水电气违规加价专项整治,降低居民生活成本,确保水电气优惠政策执行到位。开展“水电燃气价格治理标杆村”建设,推动全市20%以上城中村创建水电燃气价格治理标杆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鼓励住宅小区采取“维修资金+业主自筹+政府补助”多渠道筹集电梯更新改造资金,积极稳妥推进电梯更新改造进程,推动800台以上安全隐患较大、使用年限较长的老旧电梯更新换代,从源头减少电梯安全隐患。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蒋偲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黎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