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题松崖图诗》 唐寅
展览现场
《楷书诗文》 金农
日前,“泛彼无垠——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书法精品展”正式对外开放。
这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落成后首次以院藏书法为主题的展览,展览精心遴选出94件套院藏书法作品(实物154件),包含16件一级文物,28件二级文物,其中包括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陈献章、董其昌、王铎、傅山、邓石如、吴让之、康有为、于右任等历代名家手迹。
内容丰富 篆、隶、草、楷、行俱全
本次展览以“唐人写经”“明代书法”“清代书法”“近现代书法”四个单元呈现。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叶茂介绍,展出作品多数为院藏一级、二级文物,涉及篆、隶、草、楷、行诸体,包含书家众多,内容兼顾广博和深度,同时也兼顾书法氛围的营造。可以说是历年来院藏书法展出最为盛大的一次。
“唐人写经”单元通过不同风格的经文作品,体现出唐代楷书在“尚法”之习导引之下的峻拔与丰腴之姿,雄健与飘逸之态,也展示了唐代经文抄写与书法艺术、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明代书法”单元聚焦于明代中后期书法艺术的繁荣景象,特别是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书派”的书脉传承及明代后期“帖学正统”和“帖学新风”的并蓄发展,展现明代书坛的地域特色与名家风采。“清代书法”单元通过清代前、中、后三个时期的书法作品,展示帖学与碑学之间的起伏与融合,呈现出清代书法艺术的独特风貌与变革历程。“近现代书法”单元以“近代书法”和“现代书法”为主,呈现“碑”“帖”之间的此消彼长,以及现代书法的多元并存。
此次展览的重点藏品包括祝允明《行草书怀知诗卷》、唐寅《行书题松崖图诗》、王铎《草书杜甫秋兴诗卷》、金农《楷书诗文》、康有为《行书五言联》以及沙孟海《行草书王安石题齐安壁诗》等。
展览还设有特色互动项目,展示中国书法的“活力”。除展出作品外,展览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多处打卡点,一是运用书法作品延伸出的几处特色展览陈列设计,二是新增以书法为主题的盖章角。让观众在书卷氛围感里欣赏跨越千年、内涵博大的墨韵之美。
一展呈现 书画界风流人物“朋友圈”
此次展览中,不乏与广东地区息息相关的名家,更有很多是艺术史上的“风流人物”。与他们的手迹真正地“面对面”,会否别有一番风味呢?
说起《行草书怀知诗卷》的创作者祝允明,大家可能未必觉得耳熟,但如果说起“祝枝山”,可能很多人就会想到:哦,就是那个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枝山是祝允明的号。他与文徵明、陈淳、王宠合称“吴中四名家”,又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才思敏捷,书法精到,号称当时草书第一。
祝允明虽然天才横溢,但科举之途并不顺利。明正德年间,已年过50的祝允明与子一同赴京会试,自己名落孙山,儿子祝续却荣登进士第。三年后,他再次赴京赶考,仍然未中。从此罢了考试之念,改为着力于谒选,也就是等待推荐入仕的机会。当年秋天,他赴京就选,得以获授广东兴宁知县。他在岭南待了约5年,从兴宁令升至应天府通判,后以病乞归故里,已是花甲之年。据说他在兴宁喜爱和山岩的景色,推动建起和山寺,常邀友人来此游览,令和山岩名声大振,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他题写的“灵岩”二字刻石今仍存。
唐寅是祝允明最好的朋友,“唐伯虎”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名的“网红IP”之一。此次展览中,大家能看到他的一件《行书题松崖图诗》,诗云:“长松积冰雪,深崖藏龙蛇。贞节见迟暮,挺立无倾斜。岂若履扁石,不复伤朝花。君子以自拟,斯名诚堪嘉。”他是明代人物画代表性画家,当时人称“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两个人相知相交多年,留下了很多有趣的传说。
唐寅去世后,墓志就由祝允明书写,洋洋洒洒千余字,高度评价“其思常多而不尽用。其诗多喜秾丽,既又仿白氏,务达情性而语终璀璨,佳者多与古合”。虽然画名更盛,但唐寅的书法水平也是很高的,时人评价“书则初学怀仁,婉有风致,后复纵笔,不经规检,盖其平日风情潇洒,知名禅悦……所谓不与法缚者也”。
古意盎然 详解碑学与帖学的起伏
碑学与帖学的起伏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篇章。在此次展览中,我们也能看到古碑上那些古意盎然的书迹对于历代书法大家们的重要影响。
金农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里一位代表人物,也是“八怪”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郑燮(即郑板桥)最为相知的好朋友。两人的艺术以奇特狂怪闻世,却又法度谨严,开辟了艺术的新天地。金农从《夏承碑》《西岳华山庙碑》《天发神谶碑》等汉、三国时期的碑刻中取法古人笔意和气象,加上个人的强烈表达,独创“漆书”浓墨渴笔,古穆苍厚,极富个性也极具魅力,被评价为清代书坛上第一位在取法汉碑方面既领略古法又能自出机杼的成功者。而且他善于触类旁通,将自己在隶书方面的突破引入到楷书和行草中,造成引人入胜的韵味。在展览中,展出了他的一组楷书诗文,从中不难品味其书法大巧若拙的独特面貌。
清中后期,随着金石学的进一步发展,古代碑刻等早期文字资料引起学者和书法研习者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名臣翁方纲在任广东学政时就编著了《粤东金石略》,而曾督粤十年、创办了学海堂的阮元早年也编纂了《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著作,他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倡导北派碑版石刻,影响深远。之后又有包世臣等人进一步完善了碑学理论。在众多德高望重的名臣和文人的推动下,碑学书法迅速发展,蔚为大观。
展览中有一件康有为的《行书五言联》。康有为是南海(今属广东佛山)人。晚清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维新运动代表人物,也是碑学派代表人物。他的《广艺舟双楫》在包世臣《艺舟双楫》的基础上推而广之,并通过自己大量收集及研究汉魏六朝碑刻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新见,以六万余字的篇幅成为晚清碑学在理论上的一个总结。他在书中首次使用“碑学”“帖学”的概念,堪称创举。而他在大量的书法实践中创造出的“康南海体”,也是许多书法爱好者所熟知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艺博宣
图/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