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广东省博物馆“粤博之夜”系列活动迎来了收官之夜。
当晚的活动以“岭南映象”为主题,引领观众走进百年前岭南庭院,在流淌的悠扬乐曲中,打开广州十三行的尘封往事,感受它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海贸传奇。
活动海报
今年暑期“粤博之夜”共举办7场,前六场包含了中外文化荟萃的不同主题。在“粤博之夜”之中,我们与古罗马艺术对话,感受中意文化的合作交融;畅游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时光长河,歌颂美的礼赞;与阮元一家听曲赏画品荔饮茶,共赴风雅;在七夕传统佳节,读《诗经》憧憬至纯至美的情感;与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一道,乘风破浪,环游世界;致敬经典,置身于亦真亦幻的民俗艺术世界。
记者从广东省博物馆获悉,截至8月30日,暑假期间接待观众总计约76万人次,日均接待约1.5万人次;暑假周五夜场开放共计7晚,接待观众约1.5万人次。
11月将推出清代广钟精品展
收官之夜的主题为“岭南映象”,展演在观众的期待中缓缓拉开序幕。此次展演以一幅馆藏外销油画为灵感,该画为清代外销画家林呱或其画室为四大行商之一的卢茂官所绘。故事以此为主线,通过情景戏剧、粤曲、粤剧、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讲述十三行的故事。表演中,穿插民乐演奏、扇舞扇语,特别设置“粤式英语”与观众互动,展示了当时岭南人将英语融入本土语言文化的独特现象。
活动现场
在主题展演中,观众能一饱眼福,欣赏精美的外销画、外销扇、广彩等独具匠心的外销艺术品。1757年,乾隆皇帝发布“一口通商”的谕旨,广州也因此垄断中国海路贸易近一个世纪。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之下,由广东生产并销往海外的艺术品,无不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广东本地的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西洋的异国情调。将外销艺术品融入戏剧展演中,能直观感受到它们在当时深受青睐,让外商们爱不释手。
演出现场还特别展示了近期修复的清代铜鎏金珐琅葫芦式三星献寿转花钟视频,让观众先睹为快,近距离欣赏该广钟的精妙设计和慧心巧思。记者了解到,粤博11月将推出“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
成为“为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博物馆”首批参与馆
在这个暑期里,粤博的教育品牌活动除了“粤博之夜”外,还有“博览南粤”“驿路同游”“行走广州”“鞋盒里的博物馆”“相‘手’粤博”“听见粤博”等品牌项目,用心为全龄段市民提供多元服务,为青少年提供跨学科学习体验。据馆方发布的数据,十余年来,粤博共开展教育互动活动5000余场,覆盖人数达4000多万人次。多个教育项目还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博物馆正在不断拓展公共服务的边界
在刚刚落幕的博博会上,粤博还派员参加了中国博协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无障碍博物馆学术研讨会”,肖海明馆长出席了“为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博物馆”项目首批参与博物馆点亮仪式。
馆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首批参与“为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博物馆”项目的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本年度已成功为视障及听障人士开展了16场线上线下专场导赏。在8月的最后一天,粤博也带来了“听见粤博——口述影像罗马帝国艺术盛宴专场导赏”。在邓捷老师的带领下,视障朋友们通过触摸感知和一对一的细致描述,体验了罗马帝国壁画雕塑的艺术魅力。活动反响热烈,并收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记者了解到,未来几个月,广东省博物馆将继续举办专场文物导赏活动,探索创新互动方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粤博宣
图/广东省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