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广东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强县促镇带村如火如荼,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1月24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地市专场记者会,邀请茂名、汕尾、清远、惠州、韶关、江门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就推进“百千万工程”相关议题晒“成绩单”、亮“路线图”。
王雄飞
茂名:打造独具特色示范墟
茂名市市长王雄飞介绍,2022年,茂名从市情实际出发,启动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推动各区(市)充分发挥乡镇联城带村作用,依托本土资源,分别打造独具特色的示范墟,以点带面推进县镇村建设。
一方面,建好特色镇墟。坚持重点突破,精心打造了茂南油城墟、电白沉香墟、信宜窦州墟、高州高凉墟、化州橘州墟、水东湾新城疍家墟等6个特色墟。其中,信宜市通过建设窦州墟文化创意街区,带旺县域商业圈,并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六院等优质资源办好教育、做强医院,带动玉都新区新增常住人口2万多人,县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另一方面,茂名建好和美乡村,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农房规划建设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即“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持续塑造特色乡村风貌。截至目前,已完成10万户农房微改造,有效破解“有新房无新村”等问题。同时,抓紧抓实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处理等实事难事,逐步补齐道路交通、生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短板。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6%,“美丽宜居村”超过70%。
郑海涛
汕尾:做实做强蓝色引擎
作为海洋资源禀赋优越的汕尾,如何在“百千万工程”大赛场中实现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汕尾市市长郑海涛介绍,作为一座滨海城市,汕尾海洋资源禀赋极为优越,而且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比省高出近4个百分点,所以最大的潜力、空间、动能在海洋,向海深耕是汕尾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战场、重要特色。
郑海涛表示,汕尾市提出的目标是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抢抓“蓝色崛起”新风口、跑赢“变大为强”新赛道,打造海上新汕尾。
为此,汕尾将着力向海洋要产业,做实做强蓝色引擎。据介绍,近年来,汕尾持续加大海洋产业、港口码头布局,着力构建“风光水火核储”能源体系,中广核等大企业相继入驻,带动一个个具有强大引领力、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项目落户汕尾绵长的海岸线,汕尾日益成为海洋产业新“洼地”。
汕尾将加快推动已规划的20片海洋牧场和马宫等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壮大“深海渔业—渔港经济—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销售”全产业链,争创现代化海洋牧场省级创新试验区。
汕尾将放大“高铁效应”,推出一批滨海主题旅游产品、网红打卡点、假日精品路线,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温文星
清远:进一步融入大湾区产业体系
清远市市长温文星介绍,清远把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近3年,清远先后引进产业项目近1100个,投资额2100多亿元,60%的项目都来自大湾区。
去年以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成为全省关注的焦点。“我们拿出1万多亩土地规划建设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承接中大纺织产业和省内外纺织服装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快时尚智造基地’。”温文星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园快速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棉纱棉布交易大卖场、数码印花产业园以及智能制造共享车间、时尚设计园4个重要支点,首期建成厂房100多万平方米,引入了480家企业。
禧凤服装作为广州海珠区第一家迁入的企业,迁入后厂房面积比原来增加了3倍,现在又新租赁一层厂房准备扩产,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20多家小型加工厂协同发展。
这是数百家落户企业的发展缩影之一。去年,清远主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291.5亿元、增长14.9%,直接助推全市规上增加值增长6.7%。
接下来,清远将进一步对接融入大湾区产业体系,加快补短板、强基础,持续提升主平台承载力和吸引力,同时更加精准招商、有效招商,加快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步伐。
温金荣
惠州:以“一条鱼”打造百亿级大产业
“这6个场景是惠州实施‘百千万工程’生动实践的缩影。”惠州市市长温金荣现场拿出了图片,通过6个场景生动地讲述了惠州如何推进“百千万工程”,以及取得的各项成绩。他表示,接下来惠州将面向大湾区,提速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第一个是‘大黄鱼的故事’。这张是惠州突破南海大黄鱼养殖技术的照片。”温金荣介绍,惠州企业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已经掌握了南海大黄鱼这一种群的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南海大黄鱼的人工育苗、保活运输和深海养殖。惠州正努力以“一条鱼”打造百亿级大产业,建设蓝色“大粮仓”。
“这张是粤港澳大湾区(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实景图,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都可以在这里展示、交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温金荣表示,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惠州十分注重联农带农,目前就已经依托基地创建了蔬菜、预制菜2个省级农业产业园,链接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带动农户约2万户,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美丽圩镇建设过程中,惠州注重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禀赋,不搞千镇一面、简单“复制”,而是要主题鲜明、内外兼修,吸引更多游客来“打卡”,让更多游客留下来、成为常客。
陈志清
韶关:推动“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
韶关市是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优越,做好增绿、用绿文章,必将有效赋能“百千万工程”。
韶关市市长陈志清在记者会上表示,过去一年韶关肩负起粤北生态屏障的重大使命,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统筹做好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和全域创森工作,协同推进县镇村绿化美化,去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4万亩(其中林分优化19.14万亩),发动社会力量累计植树30万株,完成古树名木挂牌8349株。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52%、森林蓄积量1.05亿立方米。
做好保护的同时,还要打造林下经济、林业产业经济。“我们培育打造省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5家,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20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1家,去年韶关林业总产值270亿元,增长10%,未来我们要把产值翻倍。”陈志清说。
韶关培育了“韶关兰花”“韶关茶”以及“韶关珍果”“韶关菌”几大农业产品公共品牌。陈志清表示,要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加速油茶、茶叶、花卉苗木、食用菌、水果等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还要挖掘优质自然资源,持续办好丹霞山群众活动,推动“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
吴晓晖
江门:重点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2023年,江门开平市“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了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名单。江门在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亮点和经验?
江门市市长吴晓晖介绍,江门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累计233公里,串联起19个镇(街)、10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园,沿线已布局产业项目52个、开发乡村旅游点56个,51个村庄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惠及人口近30万。
如今,江门市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乡镇环境持续优化、村集体经济和乡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开平马冈镇为试点培育了全国首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并示范带动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县级行政区品牌‘开平优品’,形成县镇两级品牌矩阵。目前,全市5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88个村超1000万元。”
2023年江门市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超千亿元的城市,工业强县让江门市区域协调发展呈现了新面貌。“我们坚持狠抓工业投资。从2021年开始,江门工业投资年均增长超17%,每年工业投资增加都超100亿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春林、叶作林、何瑞琪、邓潇丽、杨朝露、许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