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谢谢大家!”一声声道谢的背后,是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1月1日的凌晨,当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还沉浸在崭新一年的喜悦氛围中时,人群中有两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突发腹痛,疼痛难忍。现场迅速响应,在警哨指挥下,大家不约而同地迅速向两边避让,为出租车搭载老人紧急就医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老人的家属通过社交媒体向在场所有人道谢。
对陌生人的善意成了最大的默契,跨年夜的温度与速度,正是广州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明注脚。回首2024年,“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也正是这一年,广州加快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多部门联合开展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七大行动,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形成合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精神力量。
理论凝心铸魂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
创造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正确的思想理论的指引,而宣讲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进千家万户的有效途径。在过去一年,一场场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的生动宣讲活动在羊城大地广泛开展,将广州各行各业聚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娓娓道来。
让理论落地生根,需要更加注重把握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广州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宣讲活动1000余次,受众8.8万余人次。
“基层干部要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花都区新雅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思政专家以贴近实际的案例强调了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必要性,花都区公安分局民警用生动有趣的话语讲解反诈知识。“社区治理必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海珠区,“全会精神进社区”系列宣讲为一线社会工作者与高校专家学者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专业讲师、社区代表宣讲的同时开展社会调研,探讨交流业务。在增城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创新“村歌”“村晚”结合“微宣讲”的形式,基层宣讲趣味更足、新意更多,更具活力、亲和力。
让理论指导实践,需要更懂对接群众思想情感的共鸣点。广州的宣讲人才从群众中来,发挥“百姓名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土文化人才的作用,组建宣讲队伍260余个、宣讲员750人,形成“理响白云”“越学·思践”“埔公英”等一批百姓宣讲品牌,切实提高理论宣讲的引导力。
让理论浸润人心,需要找到更多携手同行的合力点。南昆山与罗浮山山水相连,人文相近,广东省将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广州市推动增城、从化区与惠州市博罗、龙门区结对签约共建,推动建设具备示范效应的引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结对共建签约后,来自两地的优秀百姓宣讲员围绕乡村振兴、身边道德模范、基层治理现代化等主题在广州增城、从化和惠州龙门三地分别开展了三场专题宣讲,传递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大智慧与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奋斗进取的精神风貌。
文明实践育人 “活动+阵地”持续推动文明培育
位于海珠区江南大道中怀德大街的十香园内,园林景观雅致,环境静谧幽然,这里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曾经走出了高剑父、陈树人等画坛巨匠,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
承文化一脉,焕时代新生。去年十香园被赋予新的文化使命,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在这里建成并免费开放,成为城市文明新窗口、文脉传承新高地、文化生活栖息地。
“岭南文化不仅具有深厚底蕴,更具有现代价值,教会我们如何尊重多元文化、如何面对变革和挑战、如何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近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谢有顺在隔山书院举办讲座,深层解剖岭南文化内核。
“山长”坐镇,名家大师进书院,古代的教育场景有了现代的照映。截至目前,隔山书院已经开展“隔山讲堂”“岭南撷珍”“粤趣雅风”等系列品牌活动近30场,活动广受欢迎,累计吸引超5000名市民群众参与,建立起3支岭南书院志愿服务队,链接350名志愿者。
阵地是文明实践的载体和依托,用好用活阵地是文明培育的“必答题”,隔山书院便是典型例证。当前广州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157个,实现各区、镇街、村社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建设100%覆盖,并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1个示范中心、11个示范所和55个示范站。文明单位、高校、企业等行业单位也做好文明实践特色阵地建设,建成邮政、气象、电力等特色实践阵地229个。
如何依托文明实践阵地推动文明培育?以下的场景便是生动例证。
在增城区小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从化区江埔街罗洞乡村少年宫内,广州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七彩行动”学生作品巡展同步展出,精巧的剪纸,工整的书法,富有乡村特色的灰塑陶艺……作品出自全市各个乡村少年宫的学员,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交流,推动乡村未成年人文明培育。
走进拥有900多年历史的花都区三华村,百年古祠堂修旧如旧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校教师在这里开设武术班,“广东好人”在这里开设“公益岭南”乡村国学讲堂,大大丰富了乡村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全方位成长。
“种志计划”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征集项目评选活动已经举办第三届,2024年从172个申报项目中评选出12个扶持项目,培育孵化出“周末音乐会”“文明实践市民文化夜校”“银龄科普”“艺术周末”等一批精品文明实践项目,各扶持项目在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活动超114场,服务群众超13520人次,实现以小资金撬动大资源,以政府引导凝聚社会力量。
城乡风气向新 文明之花在心中绽放
乡风淳则乡村兴,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2024年广州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婚俗减负,折射改革新气象。“唔讲金,只讲心!”倡导为爱减负,婚俗新风在广州由来已久,广州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2024年七夕佳节,以“情满七夕·德润天河”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珠村七夕文化广场举行,金婚家庭、文明家庭代表及新人代表共同宣读了《文明婚礼倡议书》,带动社会倡导健康婚恋文化。融合传统文化的集体婚礼圈粉年轻人,活动名额常常“供不应求”,在黄埔区融德里,独具特色的宋式婚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积极健康的婚俗新风。在南沙东涌水乡,新人乘船经过安康桥、厚德桥、同心桥,传承发展廉洁好家风的文明婚俗风尚。
服务治理,映照乡风新成色。广州各地纷纷探索推动“积分超市”落地,按照“以德积分、以分换物”思路,以“小积分”兑换出“大文明”,实现广大村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成立红白理事会,破除婚丧嫁娶中的浪费、盲目攀比等陋俗,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乡村文明新风尚。成立道德评议会,积极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表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调解矛盾纠纷,并对本村风气、环境等开展评议监督,及时遏制不良苗头。
巡查促改,文明创建新成效。广州进一步优化巡查机制,累计安排316人次开展督导,发现并整改问题6340个,广州还组建视频巡查专班,发现并整改问题1322个,发出督办函20多份。广州日报持续开设“文明创建在行动”“曝光台”等专题栏目,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融媒手段,生动呈现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广州城市治理、解决民生实事的做法成效。
当前,全市已建成12个全国文明村镇、23个省级文明村镇,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为90.08%,广袤的乡村物质日益富有、精神日渐富足,移风易俗成果不断显现,文明社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进百姓心坎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侯翔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