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的冰天雪地中,隆冬曾一度是局部高寒山区农业生产的低谷。然而,广东“百千万工程”犹如一声嘹亮的号角,不仅打破了冬日的沉寂,更在农民心中点燃了希望的火花。在省市农业农村部门与各地政府的精心引导下,一片片曾经沉寂的“冬闲田”焕发出新的生机,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增收田”。丰收的景象与希望的气息,共同构成了南粤大地隆冬时节的一幅火热画卷。
葱香盈怀:小村将“火辣暖意”源源输入湾区
晨曦如细纱,轻轻拂过湘粤交界那片广袤无垠的葱田。凛冽的寒风中,片片绿意在晨光中苏醒,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飘动的绿袍。无数农人,犹如早起的舞者,已在田间弯下了腰。苍劲而有力的双手,在泥土与葱绿间跳跃,如同灵巧的琴键,弹奏出冬日丰收的序曲。
一把把鲜嫩的葱,从大地的怀抱中被轻轻拎起,抖落泥土的尘埃,摘除枯黄的叶子,然后整齐地排列在田埂旁。它们就像一列列精神抖擞的士兵,守护着这片希望的田野。
村民在水渠洗葱。
不远处,洗葱棚里传来低沉的水声,宛如清晨的乐章。村民们坐在简陋的小板凳上,全神贯注地清洗着香葱,从大山流出的水珠在葱叶上轻盈跳跃,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把天际无数星子洒落人间。这是韶关乐昌市乐城街道张溪村的葱田,每日凌晨,当大地还在沉睡,小村便已悄然苏醒,迎来了它一天最为繁忙的时刻。
“现在的葱,每斤能卖到两块五呢!”一位村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的身后,村道蜿蜒,洗葱棚密布,如同一个个小小的驿站,见证着村民们的辛勤与收获。
“走喽,去上称喽!”话音未落,一位阿姨已化身为风,抱着一大捆鲜葱轻快地奔向远处。从耕田、覆膜、栽葱,到拔葱、收葱、洗葱,再到装车,张溪村的香葱产业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丰收的小葱堆成堆。
张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香葱。深秋初冬,洁白如玉的葱头被半埋到土里,到了寒冬,田间院落便是一片翠绿。这绿意,不仅点燃了萧瑟的冬季,更将火辣的暖意从粤北深山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湾区的餐桌上。
农民种葱忙。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一批先进种植技术被引进推广,许多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们解决了许多冬日种植的难题。目前小村香葱种植户已达300余户,种植面积超过400亩,每日有上万斤的新鲜香葱远销外地。
循环之美:稻菇轮作的冬日童话
而在火热土地的另一端,始兴县司前镇的黄牛洞亿丰现代农业基地,正上演着一场稻菇轮作的冬日童话。
始兴田里建起了不惧寒风的菌棚。
2024年金秋十月,基地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赤松茸种植启动仪式,犹如一曲悠扬的田园诗,缓缓拉开了稻菇轮作新篇章的序幕。时至今日,五十余个日夜的更迭,大棚内已是一片生机勃勃,赤松茸如同羞涩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探出泥土的怀抱,在寒冷的冬天迎来了属于它们的丰收盛宴。
胖嘟嘟的冬日“小胖子”。
踏入那温暖湿润的种植大棚,仿佛步入了一个梦幻般的菌类王国。一朵朵、一簇簇赤松茸,在稻草的掩映下,犹如雨后春笋般倔强地破土而出。它们以白色菌杆为骨,撑起那圆润饱满、酒红如霞的菌盖,宛如林间散落的一柄柄小巧玲珑的红伞,胖嘟嘟的模样,透着一股子惹人怜爱的劲儿。
“瞧,每个大棚都是生命的乐章,一个个‘胖小子’争先恐后地亮相,真是让人又惊又喜!”基地的“大家长”李淑兰,每日必至,看着这些小红脑袋和白嫩菌柄东一丛西一簇地冒尖,她笑靥如花,话语里藏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李淑兰捧着赤松茸,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
入冬后,赤松茸步入采收的黄金时期。美味的菌子经过冷库的洗礼,带着山间的清新,直接被打包送往珠三角的餐桌,成为都市人味蕾上的新宠。
稻菇轮作是“双百行动”高校技术帮扶的结晶。人们巧妙地将水稻与大球盖菇的种植周期相结合,送走九月满地稻香后,广袤的土地经过一番精心整理,十月便迎来了菌种的播种。棚膜之下,冬闲田变身成了生产大球盖菇的温床。来年四月,当赤松茸完成使命,其基质土又化作滋养水稻的沃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待到四月,这片菇田将换上新装,迎接‘稻菇米’的诞生。”万益是“双百行动”高校驻县服务队的副队长,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他说,稻菇米作为新品种的水稻,品质远超寻常,是大地给予勤劳人们的又一馈赠。
如此,从秋到春,从稻到菇,这片土地见证了自然的智慧与人类的匠心和谐共生。
冬日春潮:“愿景图”正加速化作“实景画”
村道上,一辆辆满载着鲜嫩香葱、赤松茸的货车疾驰着朝南驶去。它们不仅承载着“冬闲田”沉甸甸的收获,更寄托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美好希望。
韶关作为“粤北粮仓”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农业资源丰富,人均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地和广东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战场。
截至2024年12月20日,韶关市冬种作物已完成70.63万亩,超额完成冬种计划任务,且较2023年实际完成增加7.17万亩、增幅11.3%。据统计,2024年韶关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3.53万亩、总产量76.83万吨、亩产418.62公斤,实现“三增”,预计可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粮油生产目标任务。
张溪村、司前镇只是个缩影。实施“百千万工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近两年来,广东形成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为把“百千万工程”推向深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万村共富、千镇蝶变、百县振兴的“愿景图”,正在南粤大地加速变为“实景画”。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杨瑞莲、杨兰、姜怡、陈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