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今年的一件大事。广东将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携手港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筹办组织工作,以一流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出色的服务,全力打造一届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精彩体育盛会。体育界委员在分组讨论中纷纷表示,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大型体育赛事的带动作用是多方面、多维度的,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如何激活大型体育赛事对一座城市的作用,包括场地赛后利用以及赛后体育事业国际影响力的构建,对城市管理者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吉祥物是一白一粉两只中华白海豚,两个吉祥物分别取名喜洋洋、乐融融,寓意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
一场大型体育赛事,氛围得“到位”才行
“我是一名老广州人,1979年就在广州体育学院读的本科,这些年在广州经历了三次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大型赛事对于一个地方的作用和意义。”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院长刘永东回忆道,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办,其中最大的工程即天河体育中心,“在那之前,广州只要广州大道以东都属于郊区,而全运会直接推动了广州城市的发展”;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在广州举办,“在那之前,大家都说广州无论再怎么大都像一个镇,但通过九运会,广州城市建设风貌得到了极大提升”;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办,广州的城市建设、市容市貌、社会治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值得关注的是,这三次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带来的不仅仅是硬件的变化,还有全城文化氛围带来的城市气质变化。“随大型赛事而来的往往是巨大的经济效益,涉及体育、旅游、餐饮,涵盖方方面面。但坦白说,广州目前的氛围似乎还没撬动起来。”刘永东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加大宣传力度,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体育事业与城市发展的双赢,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做贡献、人人都是东道主的浓厚氛围。”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与教育发展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徐中秋则表示,“赛事氛围需要一系列的具体举措来营造,结合‘简约办赛’的要求,我们可以在今年的一系列活动中都融入‘全运元素’,比如‘迎全运 耀湾区’等等。此外,可以以‘全民全运会’为主题,开展一系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并邀请粤港澳三地奥运以及世界冠军参与其中,让全运会真正走进市民生活之中。”而广东省政协委员、东莞篮球学校校长、省篮球协会副会长、中国篮球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常委李群表示,在激活商业活力方面,大家也需要思考如何让企业从基于社会责任参与转变为基于体育市场价值的参与,“我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链接优秀运动员,特别是有潜力冲击奖牌的运动员,推动运动员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将竞技体育的长期影响力转化为市场活力,吸引企业投入资金,并带来长期的宣传和品牌输出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和支持运动员,让每一个用拼搏换取成就的运动员获得更多的价值认可,而这种双向奔赴也能促使企业与地方以及当地的体育事业形成更深度的链接和互动。”
广州多个体育场馆为十五运会进行升级改造,图为改造完成的越秀山体育场
场馆赛后如何利用起来?委员有点子
一场大型赛事给一座城市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只是赛事举办期间。据了解,此次承办十五运会比赛的场馆中,超九成是利用现有场馆进行升级改造,有效降低办赛成本。但如何创新场馆运营模式,提高场馆赛后利用率,提升社会效益,依旧是社会多方关注的话题。刘永东表示,“场馆赛后利用本身就是一个世界难题,而我们调研发现,有的地方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场馆,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健身需求,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次我们升级改造了这么多优质场馆,在运营方面也可以提前介入、提前规划。”李群则补充道,“场馆运营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并非简单地招聘一些工作人员就能做好。而后期运维的关键点在于,前期建设规划或改造过程中有没有充分考虑商业运营,比如最基础的商业消防要求等等。要提升招商效果,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全运效应’促进城市体育文化,引入‘长尾效应’的经济学原理,在新建和改建前做好后期商业运营配套设计,将专业性的场地交给有资源、有能力的运营产业公司来管理,后期加强场馆综合利用,承办大型综合性活动和赛事,对城市价值长期赋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此外,徐中秋则从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角度,对大型赛事的长期效益进行了讨论。“不久的将来,体育将成为极为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会愈发重要。我们也完全可以借助此次全运会的契机,打造全新的高水平国际赛事平台,以‘湾区’名义发起世界湾区体育赛事,并以此为依托成立国际性体育组织,拓宽国际影响力,形成湾区体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目前国内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性体育组织,哪怕是武术、舞狮这些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的项目,同样缺少对应的国际性平台。”徐中秋说,可以想到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众多大型体育赛事必然会在中国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因为这里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和广阔的商业市场,“而举办国际赛事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体育文化国际地位,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准备,承担起相应责任,提早谋划。”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陆漪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