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设计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清明假期首日,天色未明,施工现场就已热火朝天,项目全体员工假期坚守岗位,1660余名建设者、35台大型机械设备、9台塔吊紧张施工,力争在雨季前完成钢结构主体施工,确保实现年内完工的总体建设目标。
这是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项目施工现场,这座占地495亩的亚洲最大单体铁路物流中心盖上工程钢结构施工进度已经过半,标志着这座“公铁海”多式联运的超级枢纽雏形初现,即将为粤港澳大湾区联通亚欧的物流版图再添强劲引擎。
该项目盖上工程由13栋物流仓库组成,其中11栋仓库主体采用钢框架结构形式,钢梁钢柱部件精准拼接,整个钢结构体系如同一个巨大的“钢铁积木城”。项目创新采用“铁路上盖开发”模式,在保留既有货场功能的同时,向上拓展55米高空,打造集仓储、转运、商贸于一体的立体物流城。这一突破性设计,不仅节约土地300余亩,更通过智能分拣系统、无人化仓储等新技术,让传统铁路货站焕发数字生机。
据介绍,项目总投资约90.39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11万平方米,最大单栋仓库面积6.6万平方米,总体规模为亚洲之最。目前,二期工程5万余吨钢结构已架设完成,预计年内将建成85万平方米智能仓储区。
不远处,一期工程平湖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印有“中欧班列”标识的集装箱整齐排列。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中欧班列(深圳)已实现每周2—3列常态化开行,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产品、跨境电商包裹源源不断送往45个欧亚国家和地区。同时,还开行了中老班列及深圳至上海、京津冀、长沙、宁波、苏州、新疆等国内班列。
未来,随着平盐铁路内陆港接入,这里将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海铁联运的关键节点——货物从盐田港下船,1小时即可直达平湖南编组发运,较传统模式节省40%的时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庆 通讯员沈有华、任思思、李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