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籽,夏收万颗粮
稻菽卷起千层浪,又是一年夏收时
近段时间,艳阳高照,夏日炎炎
从化、白云、花都……广州主要涉农区的田间地头
正在加紧奏响丰收进行曲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强调,要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对于广州这座实际管理人口超2200万的超大城市而言,吃饭更是头等大事。一座超大城市,靠什么端稳2200万人的饭碗,用什么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广州对粮食生产始终没有丝毫放松。
从7月上旬开始,广州早稻进入集中收获期,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全面部署开展农机“双抢”行动,根据早稻成熟进程,适时抢晴收获,加快机收机种速度,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进一步降低稻谷产后损失,确保早稻应收尽收、安全入仓。种植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
从化:“粤旱1号”取得好收成
最近的从化
除了沉浸在荔枝、黄皮的丰收喜悦外
水稻也悄然成熟
从化是广州市生态屏障和农耕大区
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核心区
也是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基地
水稻是从化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专家对“粤旱1号”百亩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图/南方农村报
近日,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到从化区鳌头镇高平村,对早季雨养旱稻“粤旱1号”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机械实割测产验收。示范片全部种植“粤旱1号”水稻品种,配套采用机械旱机播+侧深同步施肥技术,测产结果为折干谷平均亩产317.9公斤。据悉,“粤旱1号”旱稻品种示范片整体生长均衡,青枝腊秆,熟色一致,田间种植示范效果良好。
近日,位于从化北部的吕田镇新联村唐屋社,110亩稻田已经进入丰收期,这是广州最美梯田,被誉为广州“龙脊”。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高鹤涛 曾卫康 通讯员:巢金雄
蓝天白云阳光下,农户的脸上笑容满满。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高鹤涛 曾卫康 通讯员:巢金雄
截至8月初,从化全区早稻收割已经超过70%,晚稻抢种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白云:稻区“双抢”,科技赋能、藏粮于技
今年
白云区春播粮食面积共5504.98亩
其中,水稻4292.38亩
同比增加80%
人和镇镜湖村千亩黄金稻田静待收割。图/白云融媒
今年7月,白云区4个垦造水田项目均已高质量落实水稻种植工作,通过自然资源部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控系统审查,新增967亩水田面积,形成等量水田指标,成为广州市第二个全区新增水田指标入库的区。
眼下,白云区正值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的“双抢”农忙时节。在江高镇江村水稻公园,80亩早稻刚刚完成收割。收割工作结束后,早稻秸秆直接还田腐熟慢,而“双抢”时期需要抢收早栽,怎么办?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一技术简单易操作,只需将腐熟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清水勾兑,倒入无人机进行喷洒,就能大大加快秸秆腐熟时间。待秸秆腐熟后,可采用大马力旋耕机旋耕整地,粉碎稻茬,使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旋耕作业后,灌水泡田5-7天后,再排水换水,可促进秸秆腐解,消杀部分水稻病虫,为晚稻种植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
白云区早稻迎来丰收。图/白云融媒
花都:山水香米黄,梯面夏收忙
盛夏时节
花都区梯面镇水稻陆续成熟
进入收割期,大地呈现一片金黄色
浓郁的稻香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曲”
孩子们在稻田里体验全手工割稻谷。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董业衡 耿旭静 通讯员:李尼曼
金色的稻田泛起阵阵波浪,稻谷和稻秆的香气扑鼻而来——这幅景象发生在花都区梯面镇的“早稻抢收模式”,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迎来丰收的还有今年首次种植的“梯面山水香米”。近日,花都区梯面镇横坑村举办了一场稻田盛宴活动。活泼的孩子们在稻田里体验割稻谷、抓稻田鱼、品稻田艾茶、尝稻田农家宴,在如画的风光里,感受一场稻香的盛宴。据了解,横坑村共通过土地流转约100亩用来种植“梯面山水香米”。
稻浪翻滚,香飘十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仿佛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董业衡 耿旭静 通讯员:李尼曼
今年,“梯面山水香米”早稻一共种植了505亩,整个收割进度已接近尾声,下半年晚稻的抢种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下一步,梯面还会把梯面山水香米与文旅、休闲结合起来,游客们不仅可以赏稻色、闻稻香,还可以亲身参与稻子的耕种、收割,体验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
番禺:禾田水韵 文旅相融
风吹稻香,稻穗沉甸甸
番禺区钟村街大禾田农业公园
早稻已经成熟
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作为钟村街“禾田水韵”新乡村示范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大禾田农业公园总面积190多亩,地处广州南站核心区、长隆商圈板块,串联汉溪文旅一条街、胜石河碧道、金山湖公园等文旅载体。
番禺区钟村大禾田农业公园。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肖桂来
据大禾田农业公园的农技人员介绍,今年3月下旬通过插秧机、人工抛秧等方式种植了早稻(由番禺区农科所提供的高产优质品种“五香丝苗”),由农业专家团队耕种,建设了配套的水利设施,进行了稻田整治改造,为粮食高质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五香丝苗”已进入收割期,预计亩产约900斤。
全自动收割机在金色海洋间来回穿梭,沿着稻田的边缘把一列列水稻割倒,再平整地送入机器后箱,经电动打谷机脱粒后装入卡车运走。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李波 通讯员:杨璐
在海鸥岛沙南村11队田地,今年3月种植的40多亩水稻早已成熟,稻穗缀满枝杆,稻谷颗粒饱满。在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的同时,沙南村新一轮的开耕也在推进之中,全力为秋粮抢种工作做准备。
目前,番禺区早稻收获基本结束,面积和单产稳中有增,全区各地正抓紧翻耕作业,晚稻播种陆续开始。
黄埔:隆平稻香园农机轰鸣,奏响乡村“丰年曲”
俯瞰大吉沙的千亩稻田
大片的稻田阡陌纵横,绵延不绝
炊烟袅袅的村舍点缀其间
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大吉沙作为广州唯一一个不通桥、不通车、岛上还有居民的江心小岛,珠江环抱,空气清新,这里保留了最原始的田园生态风光。近段时间,由袁隆平院士亲自选址谋划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稻穗飘香、农机轰鸣,处处都是一派农忙景象。
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在金黄的稻田里,惊起一群雀鸟。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据悉,大吉沙隆平稻香园早稻收割工作以水稻机收、产地烘干为重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稻收获环节损耗,提升水稻机收质量,努力实现水稻颗粒归仓,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技术保障。
千亩稻田稻浪闪灼,沉甸甸的稻穗随着微风扬起阵阵稻香。如今,这座江心小岛不但成为广州城区进行水稻科研的好地方,也是市民游客亲近田野的宝藏打卡点。
远眺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千亩稻田稻浪闪灼。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增城:中国丝苗米之乡,良种配良法
北五常,南丝苗
增城是“中国丝苗米之乡”
增城丝苗米,谷粒细长苗条,米质晶莹通透、泛丝光,米饭清香、软滑爽口,驰名粤港澳,饮誉东南亚,享有“米中碧玉”之美誉。
近期,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旺丝苗米种植基地水稻长势喜人,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稻香,一片丰收的景象。
2022年上半年,产业园早稻种植面积约2.5万亩,早稻产量约2000万斤,亩产约800斤。增城作为“中国丝苗米之乡”,牢牢端稳广东饭碗,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产业园不断吸收撂荒地,做好复耕,变撂荒地为丰收地。
收割机在稻田里开展作业。图/广州增城发布
机收作业确保颗粒归仓。图/广州增城发布
据悉,今年增城区推广了美香占2号、粤禾丝苗、十九香等优质高产品种。同时,农业部门向广大农户推广水稻“三控”施肥、测土配施肥、水稻机插秧、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施良种配良法,为早稻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南沙:创新“稻”路,“粮”成美景
近日,省政府出台
“广东省支持2022年晚造粮食生产12条措施”
首次提出
要推动各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示范推广
鱼塘种稻优质高产高效模式
南沙区喝下这碗“头啖汤”
盛夏时节,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的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内,约14亩鱼塘种稻试验示范基地迎来丰收。这里是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开展鱼塘种稻相关技术研究的首个试验点。
水上种稻,水下养殖,实现一水两用。图/南方+
鱼塘种稻是指以浮板等材料为载体在水面上进行种植的一种新型水稻种植方法,通过合理开发利用鱼塘水面种稻,水上种稻,水下养殖,实现一水两用。合理利用鱼塘水面种稻,是稳定甚至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帮助解决基本农田复耕、粮渔争地、鱼塘尾水污染等问题。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广州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连续3年“三增长”,这在特大和超大城市里不多见。眼下,广州早稻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增产丰收已成定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广州始终聚焦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持续担当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与表率。保障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政治账、长远账。作为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未来一定会进一步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扛起粮食安全的重任。
金灿灿的稻谷装上卡车后
羊城大地的田园里
又将孕育下一季的希望
稻浪飘香,“丰”景如画
恰逢稻谷丰收季,
别错过这田间地头的一番美景,
也不要辜负了餐桌上
来之不易的每一粒米
出品:大洋网
监制:林嘉媛
文案:曾秀华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南方+、白云融媒、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南方农村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