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如何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广州样本”?2月19日,读懂广州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会议以“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路径选择”为主题,广邀各界专家学者、政企代表,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解读指标体系,往往是解读发展思路的捷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以《广州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和突破口选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详细解读了“十四五”对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过去指标体系的变化。
他介绍,在新的指标体系中,继续使用的指标有8项,如GDP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等;修改使用的指标有7项,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新设置的指标有5项,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
作为章节指标提出的指标有7项,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单位GDP用水量下降、5G网络用户普及率(原互联网普及率)等;不再继续保留的指标,一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指标的阶段性任务已完成,二是用基本稳定制造业比重替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三是用高价值发明专利、数字经济等指标更直观反映科技创新产出,不再保留科技进步贡献率。
对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他建议从这三个突破口入手:一是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二是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全球网络,三是都市圈探索共同富裕合作路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版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广州—深圳—香港”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张燕生认为,广州的优势在于基础研究能力,拥有众多大院大所带来的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基础研究、开发试验研究的综合优势。2022年,广州第三产业占比71.4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67.1%,从规模和比重已经很接近全球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网络A级城市的条件。
文/广州日报·新媒体记者:方晴 张姝泓 杨朝露 叶作林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海报文案:苏琬茜
海报设计:郭俊航、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