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对全省、全市“头号工程”,广州以“头号力度”推进,着力点是什么?昨日下午,广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大抓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加力提速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主题研讨活动,明确坚持“产业第一、科技创新、项目为王”。
会上,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代表纷纷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谈思路、话举措,研究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抢抓开局,加力提速推进广州市“百千万工程”走在全省最前列。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办,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协办。
活动现场
全市各区逾600亿元项目签约超3000亿元信贷护航
为什么要强调“大抓产业”,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实施“百千万工程”必须大抓产业发展,对“经济大市”广州尤是如此。产业发展的体量和质量,由此带来的税收和就业,都是“百千万工程”的基座和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投资超百亿元,拍地即动工,拿地75天即投产……去年年底,广州高景太阳能16GW光伏组件产业园项目落户花都,实现项目的“极速”落地,当年累计工业产值达5亿元,累计销售额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实现了良好的开局起步。广州高景太阳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宋健说,将推动光伏绿色能源向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发展,将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融入广州“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进一步推进“百千万工程”发展,要汇聚国企民企的力量,撬动社会资本。“国企重资产投入,民营资本轻资产运营;国企整体操盘,协调面向政府和村的难事愁事,解决民营资本后顾之忧。”越秀集团总经理林昭远介绍,集团与从化区携手,总投资20亿元倾力打造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其中,成功引入怡境文旅、广大乡创、耀华饮食、珠影集团等各类资本和政企校媒协多方资源,走出“国企带动社会资本”道路。
除了有已落地的项目开花结果,还有更多的项目在路上。会上,“百千万工程”2024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约628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产业项目。
如何护航项目建设、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金融活水”?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广州分行行长李大龙既亮出了“成绩单”,也给出“作战图”。2023年,全行贷款余额近7500亿元,增量超1300亿元,其中县域贷款余额超千亿元,贷款余额、增量连续三年保持“五行一社”之首;涉农贷款余额近800亿元,居全省同业首位;全年“百千万工程”项目累计授信超千亿元。“未来三年,我们对市‘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将给予超3000亿元的信贷支持。”他说,广州农行将在服务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与典型打造上当好示范。
强区促镇带村走出广州“百千万”之路
强区促镇带村,就要做强区、镇、村这三个重要节点,如何做强?从区、镇到村,都将突破口放在了产业、科技和项目上,力争把“百千万工程”再做深做实。
“我们要聚焦产业科技创新,以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为突破口,加压奋进、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海珠区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海珠区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突破口。海珠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陈永宏表示,海珠区将大抓产业发展,聚焦支柱产业,壮大数字经济,建设大模型创新应用示范区,设立百亿元产业基金,推动琶洲试验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壮大都市工业,打造小洲、仑头百万平方米智造基地,带动15个研发型项目落地,活化中大纺织商圈,打造全市首个高定服装产业园。
白云区钟落潭镇党委书记刘耀均介绍,“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白云区钟落潭镇突出关键项目服务、优质平台构筑和完善链条培育,做实做强高质量发展基础,广药、修正、迪安、阿道夫等一批大健康领域大企业、好项目落户、投产,总投资200亿元的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广州种业之都、傅廷栋院士工作站等重点涉农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曾经,从化区锦一村的村集体年经营收入仅有10万元,去年,经营收入达到500万元,村公司也从2人扩展到30多人。”谈及获评首批省典型村的经验时,从化区锦一村党总支书记黄润财如是说。他认为,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很重要。虽然锦一村的农产品很有特色,但以前农民不会用自媒体,也不会使用冷链物流。所以,对于村集体而言,应当承担起这些农民不会做的事情。据了解,锦一村积极为村民做好特色包装,链接物流企业等资源,还助力部分村民拍摄短视频,经营自媒体。
六个“加力提速”确保今年“初见成效”
自“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广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头号工程的力度、走在最前列的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聚焦“建机制、树典型”,坚持“一区一策”“一镇(街)一方案”,突出抓好区域经济发展、镇街功能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扩权强区、镇街体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改革,扛起对口帮扶协作责任,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2个区7个镇57个村入选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2.09,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新变化,为全市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广州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实现六个“加力提速”:在任务进度上加力提速,在产业支撑上加力提速,在项目建设上加力提速,在城乡建设上加力提速,在改革创新上加力提速,在支撑保障上加力提速。
尤其提出面对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要求,广州明确将在“一年开局起步”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攻坚克难,确保今年“初见成效”,为实现走在最前列目标打牢基础、赢得时间,跑出领头羊、火车头的加速度。
专家解读:“百千万工程”惠及百千万老百姓
推进“百千万工程”,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广大乡村
“这已经是我这一年来第四次到广东了。”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顾问顾益康分享了他对广东、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如何初见成效的建议。他说,通过不断调研,他见证了“百千万工程”给广东、广州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社会力量、乡贤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意味着‘百千万工程’真的能惠及百千万老百姓,补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顾益康说。
在他看来,民营企业、社会力量、乡贤等如何参与“百千万工程”,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广州调研期间,我去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增城瓜岭村。在这里,两位乡贤建起了两个公司,一个搞农业、一个做科技,我认为这是值得倡导的方向。”顾益康说,“百千万工程”其实也为广大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提供了新蓝海,曾经,他们对于广大乡村以“捐资”为主,如今,不仅要“捐资”,更重要的是“投资”,要引导社会资本、民营企业进入广大乡村,包括投入数字化、绿色化的农业技术、农村生活,这些都非常有前景。顾益康认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如今,农民希望融入城市圆市民梦,城里人渴望回归乡村圆田园梦,“只要把这两个梦圆了,就能实现‘百千万工程’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依靠民企、社会资本和乡贤带动,能给‘百千万工程’注入新能量。”
推进种业和农机创新发展,赋能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年近80岁的罗锡文院士,依然奔走在以数字农业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的最前线。2020年他率领团队启动了全球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建设,如今,覆盖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无人农场已遍布国内15个省。
“推动广州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加快推进种业和农机两大农业支撑的创新发展。”罗锡文说。
种业方面,目前我国自主选育的农作物品种种植占到了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有些品种、有些领域和有些环节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大豆和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只是美国的60%不到。国外蔬菜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到13%。”他举例道。
打好种业“翻身仗”,要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打牢基础,抓好种质资源库和种业基地建设;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水稻和蔬菜“强优势”,生猪和家禽“补短板”;三是培育主体,遴选一批创新强、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加大培育力度。
农业机械化方面,罗锡文以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记者观察:广州的“百千万”应该怎么干?
广州的“百千万”,应该怎么干?在昨日召开的广州高质量发展大会“百千万工程”研讨活动上,我们来寻找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实”,从主题中来。“大抓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活动把主题落在具体的行动上、实践中、数字里。2024年第一季度、总投资额达628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覆盖广州全市各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彰显出“头号工程”的“头号速度”“头号力度”。
第二个答案是“新”,从新思路、新举措中来。活动上,顾益康、罗锡文等专家院士围绕“千万工程”经验、数字农业技术等话题牵头展开讨论,以理论之新、实践之新、科技之新助推“百千万工程”之进。田园之上,无人农场从科幻写进现实;山水之间,直播电商让乡村产业破土而出。从“新”出发的羊城大地,焕发“百千万”新气象。
第三个答案是“众”,从与会嘉宾组成中来。唤起“千百万”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与会者中,不仅有市、区、镇、村“百千万工程”相关负责人,还有高校、社会组织、国企、民企、金融机构等代表和通过“拍一拍”记录身边“百千万工程”群众代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离不开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的支持,也将以一个经济纵深广阔的新广州,为其打开新空间、新机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方晴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