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5个方面措施17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在这个基础上,社会信用体系指的是一套治理机制,通过对社会主体信用记录的采集、分析、预警等,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
部署行动,发展所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也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规划制度框架、安排行动部署,是发展之要,意义重大。
未来两年社会信用体系怎么建?从《行动计划》部署的重点工作来看,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统筹推进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提升信用监管效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系统谋划、整体布局、精准发力,有序推进各领域信用建设。接下来,如何让《行动计划》行动起来?抓落实是关键。
凝聚社会合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合力,至关重要。政府方面,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除了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在组织协调、示范引领、监督管理方面下更大功夫,着眼长远建立法治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市场层面,企业不弄虚作假,进行交易童叟无欺、售卖产品不缺斤短两等,让企业信用更“可贵”。个体层面,以诚为本,守信为先,依法推进个人诚信建设,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
用好平台资源。数字时代,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如何能够准确记录社会主体信用状况,揭示社会主体信用优劣,警示社会主体信用风险?数据、信息,是关键;而平台,正是数据、信息的有效载体。《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原则上一个省份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市级、县级设立的平台不超过一个。这其实就是一种统筹,将地方平台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实行清单式管理,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
直击痛点问题。事实上,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转化为一个个具体行动时,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堵点难点问题。比如,不同地方的市场情况、经济水平、发展方向千差万别,存在的信用问题不尽相同。对此,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调动各个地方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因地制宜的举措甚为关键。比如,广州依据本地实际,提出了全面提升“信易贷”服务质效、多维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实施信用便企惠民行动等十个方面的建议,精准施策完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大举措让《行动计划》行动起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将进一步发挥信用的正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广州日报评论员 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