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大脑就像我们的‘管家’,能让我们很‘丝滑’地完成各种项目申请,用起来非常流畅。”如今,几乎所有广州的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都会使用广州科技大脑。
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
正如人类大脑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协调身体的各个器官,由广州市科技局集中力量打造的“广州科技大脑”也连接着科技创新的每一环,通过不断升级,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更好协同,成为广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一道缩影。
广州科技大脑是什么
广州科技大脑是广州市科技局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聚焦创新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成果。
广州科技大脑于2021年4月谋划启动建设;2022年3月启动首批科技计划项目申报;2022年7月开展首批“免申即享”业务;2023年10月“免申即享”突破10亿元;2023年12月启动2.0版开发(聚焦科技企业需求)。
目前,广州科技大脑主要帮助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申报,为科技企业提供“免申即享”服务,其2.0版聚焦企业服务,为企业找场地、找科技合作、找融资等提供便利。
“丝滑”的科研管家
“丝滑”,这是广州科技大脑留给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年博士谭玉芳最深的使用感受。自广州科技大脑上线以来,她和同事们的科研项目申报变得简单了很多。
打开申报页面,广州科技大脑早已帮谭玉芳填好了很多资料,她只需填入新的内容,轻按确认,项目申报就可提交。这轻松一按的背后,靠的是科技大脑与科技部、省科技厅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大脑会自动抓取她曾承担的国家、省、市、区科研项目历史信息,无须谭玉芳再次填报。
填完表,谭玉芳原本需要找单位领导签字盖章,但依靠科技大脑,这些跑腿的活也省了。科技大脑具有电子签章功能,领导无论身在何处,审完申报材料,只需对着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一枚电子签章便戳上了材料。
之后,科研项目正式进入评审阶段。这时,科技大脑的“一键订阅”功能也让谭玉芳放下焦虑。“项目立项后,系统会在重要时间点发送提醒短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有了科技大脑,科研项目申报确实比之前方便多了,以前我需要把准备好的材料打印成纸质报告寄到相关部门,一旦材料不全还会打回重填,现在,不只项目全流程‘无纸化’,并且项目进行到哪一步,我一看就知道,它就像是我们的科研‘管家’,我的同事几乎都使用过,大家的感觉都非常好。”
不仅提供方便,广州科技大脑还实现了科研项目评审的全过程公平公正。广州科技大脑的开发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科技大脑在全国汇集了近38000人的评审专家资源,在科技大脑上,专家的评审过程完全在封闭系统进行,评审结果的揭晓,也需要市科技局两个不同部门的人同时录入手机动态码才能看到。”
“精准”的企业画像
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广州科技大脑的重要职责。通过省市互通的政务大数据,科技大脑如今可以精准画出企业画像,算出企业应得的补助金额,企业通过“穗好办”手机APP进行安全认证后,即可“一键申领”。
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监吴鹏告诉记者,自从注册广州科技大脑后,企业已经获得过3次科技补贴“免申即享”,“我们不需要提交任何申请材料,只要用手机点击确认申领,当月就收到了广州市的科技补助资金。”目前,全广州获得科技补贴的企业已有1.1万余家,获得的补贴金额已达16亿元。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广州科技大脑推出2.0版。在新版科技大脑中,科企的研发效率、技术影响力、专利数量等核心信息能被科技大脑精确感知,随之也可精准地向企业推送政策文件,提供各类精准的服务。
近期,科技大脑全新上线“科技服务十找”模块(简称“服务十找”),进一步为科企提供创新服务。一家初创科技企业,该选哪里办公?“服务十找”中“找场地”模块公开了相关信息,提供地图导航和商务联络人等信息,企业不需要支付任何中介费用,找场地像“大众点评”找餐馆一样方便。洲际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牛安逸告诉记者,该功能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全市各类科技孵化器的集合,大家不用再无头无脑地搜索,还可以选择与哪些优秀的公司做邻居。
此外,“服务十找”中的“找科研平台”“找科技资源库”等功能让企业精准找到技术合作,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找投资”模块则通过科技大脑掌握的权威大数据,为企业自动生成一份官方认证版的“简历”,通过政府背书方式,提升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互信,加快企业的融资效率。
国内著名的科技投资机构盛景嘉成合伙人李敏杰对这一功能非常赞赏。他说:“作为投资机构,我们以往最大的痛点在核对企业商业计划书中的信息和数据,这通常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科技大脑录入了企业的相关项目信息,并与其他政务系统打通,这能让我们快速看到企业最真实的数据,更让科技投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在这点上,我确实要为广州科技大脑点赞。”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做实验。
“硬核”的政策体系
广州科技大脑最核心的理念是从项目管理转变为创新服务,其底层架构是强大的数据互通共享能力,目标则是协同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与广州科技大脑的迭代同步,广州推出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并结出累累硕果。
在基础科研领域,广州不断深化基础研究项目全过程简政放权改革,建立“以方向选人、以人定项目”的遴选机制,充分释放基础研究人才的创新活力。其中,科研经费的“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将基础研究人才从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和申请项目经费调整等烦冗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工作中去。目前,纳入包干制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专题项目已超8000项、经费超5.6亿元。
2021年以来,广州还通过实施基础研究人才培育计划,支持近6000名35岁及以下的青年博士人才获得“第一桶金”留穗发展。其中,216名优秀博士已通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续航”计划接续支持。广州还有14所高校的14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科企发展领域,广州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出台《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科技型企业全周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实施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计划,过程中探索“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化的项目管理机制,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合作;广州还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配置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2023年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企业创新计划”25.07亿元,让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在科创投资领域,广州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市场化企业支持体系,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支撑早期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广州科创母基金已落地34只子基金,实缴到位234亿元,撬动放大社会资本8.60倍,累计投资广州项目130多个,4家获投企业成功上市,引导银行累计为超1.18万家科技企业放款突破1000亿元。
在成果转化领域,广州构建了成果转化“1+N”政策体系,强化重大创新平台的成果转化导向。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5家在建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企业技术服务335项,金额4.73亿元;已设立孵化基金12只,投资企业19家;累计创办企业13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9家。同时,广州还探索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积极促进大院大所与企业、金融机构等其他市场要素更好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张振刚:
开展科技创新 要有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
当前,广州着力建设“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并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广州接下来应如何发力?我认为应重视三个导向、三个聚焦和三个注重。
三个导向指的是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创新导向和应用导向。战略导向就是要未雨绸缪,开展技术预见,战略性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创新导向就是要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应用导向就是要将创新政策落实落地,创新成果成功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三个聚焦分别指聚焦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提高城市汇聚创新力量的能力;聚焦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城市科技创新品牌;聚焦广州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研究,打造现代化科技产业体系。
三个注重第一是注重科技创新效率和质量的关系,对于软科学研究,可以采取当年立项,当年结项,相关部门根据项目评审评级结果再划拨科研经费,以保证科技创新质量;对于科技创新项目,要强调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第二是注重科技创新的“顶天立地”,建立更全面的评价体系,既讲学术水平、学术影响还体现实际效果、经济效果。第三是注重科技创新的与时俱进,要结合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以及广州市的重要产业链、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来推动科技创新,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去抓重点科研。
我国的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因此,广州在进行产业规划时,要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把握科技发展的规律,对科技创新有前瞻性的预见,战略性的谋划,科学性的决策,有效有力地进行产业布局。
此外,广州要系统性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从点到线,由链到网,进行科技创新生态的打造,让科研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企业家敢于创新、主动创新,最终助力科技创新有更多“从0到1”的重大突破。
大事记
2019年设立规模50亿元的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以下简称母基金),投资天使类子基金和创投类子基金。2022年底,设立并落地了天使直投基金,探索围绕广州市早期科技项目开展政策性股权直投。推动设立15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和500亿元的创投母基金;探索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
2023年2月在国内率先出台《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持续实施“启航—续航—领航”系列计划,构建接续完善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进而培养一批能够进入国家、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
2024年4月22日《广州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印发。随后,市科技局印发了《广州市关于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工作指引》《广州市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操作指引》《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指引》,作为《若干措施》配套的N政策组成,以推动在穗单位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系列统筹/汤新颖、王晨阳
视频统筹/申卉、吴一钒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吴子良
海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周振丰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武威、李文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