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某企业相关负责人通过“五证联发”顺利拿到厂区建设所需五证。(资料图片)
微镜头里看改革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论及“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时正式提出了“营商环境”概念,这是党和政府首次正式提出营商环境概念,开启了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新征程。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火车头,“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广州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也是广州改革的“头号工程”。
历经营商环境改革从1.0到6.0版本的迭代升级,一个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改革有深度的广州,已积累起一批全国首创的改革经验,正加快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
办事有速度
探索“五证联发” 实现“拿地即拿证”“拿证即开工”
所谓“产业友好”,离不开优质的产业空间供给,也离不开高效的办事效率。如何更快地满足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近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构建工业用地政策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三方面推进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在“快”“省”“优”三个方面抓出实效,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走进润城生命科学园,一栋栋大楼矗立眼前,目前,一期已竣工并在推进装修投产。这个以生命科学为主题、总投资达12.6亿元的专业化园区,计划于2025年3月竣工投产、竣工后两年内达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3亿元,助力增城区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日历翻回到去年2月17日,位于增城区中新科创园的润城生命科学园项目地块摘牌。2月20日—22日,项目取得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以下简称“增城区分局”)、增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两个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人防工程报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等五个证,是当时广州市首宗取得“五证联发”的社会投资工业项目。该项目在缴纳土地出让金后第1个工作日取得首证,3个工作日内办齐五证,真正做到了“拿地即拿证”“拿证即开工”。
“‘五证联发’改革措施为我们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提供了基础条件。参照我们以往的开发经验,从土地摘牌到完成全部报建手续,一般需要1~3个月时间,在广州增城,我们实现了3个工作日内‘五证联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审批,高效率服务。”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增城区分局负责人介绍,“五证联发”使得办证申请材料由原来的29项缩减为16项,办证时间由原来的40个工作日缩短至6个工作日,提高了审批效率。审批效率“加速度”从何而来?该负责人用24个字总结道:“提前介入,提前预审;精心指导,贴身服务;部门联动,并联审批。”
这也是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全国率先构建工业用地管理的“1+6+N”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划定工业产业区块控制线,并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惠企服务水平的营商环境改革之举:通过支持各区用好工业产业区块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权,企业递交一次申请即可在本行政区内全程办理扩容审批手续。
用数字来看成效: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371宗存量工业用地的扩容提质审批,为企业节省购地成本约95亿元,通过“五证联发”实现单个项目审批最高提速83.3%。
服务有温度
供应商改建引原料危机 诉求得解坚定企业信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感受第一位。在制度化便利企业办事的共性需求之外,如何解决企业的个性化诉求也尤为考验一座超大城市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的“绣花功夫”,这也是“企业友好”型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
2023年9月,强生医疗科技旗下的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倍绣生物”)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功避免了一场供应危机。原来,其主要供应商(广州某大型屠宰场)当时需要进行改建,改建后将无法继续向倍绣生物提供猪血,这将导致企业减产,甚至可能会出现产品在市场断供、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
“我们自主研发的用于临床止血和封闭的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是全球领先的生物药品,其生产过程需要遵循严谨的工艺流程,并且国家监管部门对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的溯源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备案,只能采用经过验证并获得批准的屠宰场所供的猪血作为原料进行生产。”倍绣生物负责人回忆道,当了解到倍绣生物所面临的挑战后,广州市政府领导非常关切并积极协调。广州市工信局相关处室立刻加班加点了解情况,并在同一周组织了面对面的交流会。
“10月中旬,在得知倍绣生物的困难后,我们牵头以每周1~2次的频率,协调倍绣生物及其屠宰场供应商进行线上或线下会议协商。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倍绣生物的猪血供应基本恢复到屠宰场改造前的水平。”据广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在积极沟通协调下,倍绣生物和该屠宰场改进了原有的供血方式,并达成新的供血协议。经多方努力,从去年11月26日起,猪血供应已能基本满足倍绣生物的生产需求。
“我们在此次原料供应危机的解决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广州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态度,以及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该企业负责人感慨,多年来,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等各级政府部门为倍绣生物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持续帮助。
2022年6月,强生医疗科技投资1.5亿元人民币正式启动了倍绣扩建及升级改造项目。“扩建项目得到了黄埔区各部门的支持和专班跟进,协助解决了多项具体的落地问题,包括相关批文申请、绿植移动、供电升级等,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展。目前,该项目的基建部分已经完成,正在筹备进行新增生产设备的工艺流程验证。预计在2025年投产后,整体产能将提升140%,每年服务患者超过100万人。”
改革有深度
一站式一次性办理六项业务 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公司是做仓储物流的,最近扩大业务,拿下了番禺的一个项目,打算租给客户用作仓储、展示等,但新场地用电用水都还没有申请办理。”5月下旬,广州市荣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后勤部经理何日钊前往广州番禺供电局钟村营业厅,打算先去办理申请用电,再去办理申请用水。他把公司的办电需求一说,现场对接的客户经理杨怡璇便主动向他介绍了供电局推出的电水气网联合服务功能,“现在通过‘南网在线’APP就可以一次性办理电水气网联合新装,您可以试试!”
不过,当天他只准备了申请用电的材料,用水的材料没带,怎么办?杨怡璇告诉他,不用跑现场了,手机随时可以办理:可以在“南网在线”APP的“联合新装”功能上查看联合报装需要提供的材料;准备好材料后,在“联合新装”界面上传一套材料,填写一张表单,就可以一次办理用电、用水、用气、互联网的报装业务;还可以通过刷脸授权,直接调用电子证照,无须手动上传纸质材料。
这是广州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一道缩影。事实上,企业的每一分轻松背后牵扯的都是改革的深度和广度。2023年,广州供电局联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推动与供水、供气、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打破市政公用服务的信息壁垒,实现项目信息共建共享,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六联办”服务(联合报装、联合踏勘、联合检验、联合账单、联合缴费、联合过户)。
“‘事事分头办’转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后,企业办理业务耗时压减达75%,有效降低了生产经营的交易成本。”广州供电局市场营销部营商科高级经理周丹丹介绍,自“六联办”服务模式实施以来,累计受理用户联合服务超20万宗,有效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成本和时间,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和便利。
如今,“六联办”服务和“五证联发”一样,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常态化服务机制。今年4月,这两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一同入选“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十大最佳实践(2023)”。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
围绕经营主体高水平开放
做更多突破
近年,广州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明显,体现在优化服务供给、降低综合成本和提升改革平台能级等方面,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厚植了一片沃土。一是政策和服务的精准、精细滴灌。“五证联发”“一网通办”等举措都体现了政府时刻想在企业前、聚焦小切口实现大突破、重视全生命周期服务等特点,有效纾解企业在政务办理时效、办理难度、寻找业务增长点等方面难点和堵点。二是坚持数智赋能。让企业“少跑路”、政务办理“无纸化”、日常业务“一键通”、免申即享等都体现了数字技术正在不断深度融入营商环境改革的方方面面,数字政府建设改革的成效得到体现。三是“破壁”行动持续深入。这个“破壁”是多方面的,通过强化跨领域多主体合作逐步破除职能部门间的、政府与企业间的、企业与企业间的行政壁垒、信息壁垒和合作壁垒。
接下来,可围绕经营主体高水平开放做更多突破。一是推进放宽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二是进一步深入推进粤港澳重大平台建设,深化与港澳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为企业“出海”和外资外贸提质增效提供更多切实便利。三是进一步丰富知识产权多元化处理机制,助力企业增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大事记
2018年10月 广州开启营商环境1.0改革,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简政放权”为主线,共提出43项改革措施,优化政府审批、运行、管理环节。
2019年3月 广州启动了以“指标攻坚”为主线的营商环境2.0改革,共提出43项改革措施,聚焦指标领域突出问题,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2020年1月 广州启动营商环境3.0改革,从五大方面提出26条改革任务、82项具体举措,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结合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着力推动打造创新创业创造、国际营商规则衔接、法治化营商环境三大高地。
2021年1月 《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将此前实践中证明已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形成制度规范。
2021年5月 广州提出以“绣花功夫”开启营商环境4.0改革,从细微处着手,提出35项改革举措、260条年度任务,围绕市场需求和政府能力建设,提升营商环境改革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2021年9月 广州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2022年2月 广州启动营商环境5.0改革,并制定出台了《广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以“激发活力”为主线,实施40项重点改革任务、223项落实举措、76项特色举措。
2022年6月 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要在南沙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23年8月 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进入6.0版本,从“全要素营商环境”视角,围绕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营造高地五个方面确定了39条创新措施,以“宜商兴业”为目标导向,建设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产业生态最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2024年4月 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十大最佳实践(2023)正式出炉。
2024年5月 《广州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正式公布。《工作要点》涵盖100条改革任务,突出“三业友好”理念,旨在加快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
2024年6月 广州印发《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突出“三业友好”营商环境建设理念,提出六大方面24项改革举措,共107项重点任务,旨在通过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推动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数读
2023年,广州新登记企业36.97万家,净增企业(2023年企业数减去2022年企业数)数量19.81万户,均排名全国第一。
目前,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44.68万户(截至4月),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345家。
华南美国商会《2024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显示,广州连续第七年成为最受欢迎投资城市。
系列统筹/汤新颖、王晨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方晴、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