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是七夕佳节,南沙区东涌镇水乡风情街人声鼎沸,随着新人们穿着传统婚服乘船缓缓驶入亲水平台,2024年南沙区东涌镇第六届水乡集体婚礼正式拉开帷幕。2对金婚、银婚夫妻与来自大湾区各行各业的10对新人以传统婚俗为媒,共同见证爱情的力量和文化的传承。
在热闹的婚礼中,新郎乘彩艇“接新抱”,咸水歌、行舟送婚、跨火盆等水乡特色习俗鲜明,婚船上象征着吉祥的成双成对“大舅椰”等礼物,重现了疍家人当年结婚的独特“嫁妆”,原汁原味还原了“水为媒、艇为轿”的婚嫁习俗。
本次活动由南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南沙区委宣传部、南沙区民政局、南沙区文广旅体局、团南沙区委、南沙区妇联指导,东涌镇党委、东涌镇政府主办,东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东涌镇纪检办、东涌镇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服务组)、东涌镇商会协办。
独特民俗,让爱洒满水乡
活动现场,醒狮与鼓乐齐鸣,水乡人家赖以生存的小艇在这时变身成接送新娘的婚艇,新人们乘坐装饰华丽的婚艇,在两岸群众热烈的祝福声中,穿越安康桥、厚德桥、同心桥三座寓意美好的桥梁,最终抵达亲水平台,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接亲巡游。
婚礼洋溢着独特的水乡民俗风情。跨火盆,大嫂斟茶,2匹布、2只鹅、2箩筐大米、2埕米酒等婚礼聘礼全部为双数……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在抵达埠头后,女家的人把新娘的嫁妆搬上婚艇,新娘的嫁妆一般是小樟木衣栊,棉被、草席和“子孙桶”。送新娘上船时,大襟姐会用一把红色“心抱遮”替新娘遮太阳,这把红色遮是有寓意的,红伞象征着喜庆、吉利、开枝散叶、遮风避雨。
婚礼过程中,船上的新人和岸边的群众互动,热闹非凡。双方的亲友在岸边向新人撒花瓣送上祝福,新人向观礼市民撒糖果,回赠甜蜜喜庆。
“好热闹!好兴奋!”来自瑞士的安哲逸第一次参加南沙水乡婚礼,赞不绝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和亲友们一起将花瓣洒向花船上的新人,很美好,很感动!也让我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看到年轻人走完一套水乡婚礼仪式,50年前那份喜悦又涌上心头。”金婚夫妇郭锦棠、何瑞华几十年风雨同路,年轻时自由恋爱,至今依然感情深似海。金婚与银婚夫妇的加入,为这场婚礼增添了岁月的温情与时光的记忆。
据悉,2015年“南沙水乡婚俗”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南沙区独特的民俗文化。
活动当天,南沙区东涌镇结婚登记户外颁证点正式揭牌启用,成为南沙区第三个户外颁证点。这不仅为新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浪漫的婚姻登记服务,也将成为东涌镇婚庆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湾区鹊桥,共谱水乡新韵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与融合,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10名来自香港的大妗姐,她们与本地大妗姐用妙语连珠的吉祥话向新人送去最诚挚的祝愿,把水乡婚俗与港式婚俗深度融合,为整个婚礼增添更多的文化碰撞。
“第一次来南沙参加水乡婚礼,气氛非常热烈,感受到水乡婚礼的浓郁风情。”香港大妗姐张婉文告诉记者,与之前参加的香港传统婚礼不同的是,香港新人乘坐的是花车,南沙东涌婚礼乘坐的是花船,更具水乡风情。现场燃放的鞭炮让婚礼更加热闹喜庆,充满了传统特色。
本届的新人中——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的卜家骅和扎根南沙工作的张瑨欣,是粤港澳大湾区交流融合的缩影。卜家骅和张瑨欣作为大学校友在相识于广州,后共赴英国伦敦攻读硕士学位。二人在伦敦相知相恋,经历了约两年的广州、香港异地,二人终于喜结良缘。
张瑨欣目前在南沙工作,“作为新南沙人,我们非常荣幸能参加这场集体婚礼,从传统婚服、到水乡婚礼流程,既传统又特别,令人记忆深刻。”她表示,南沙充满了活力,对青年人才既开放又包容,出台了很多政策吸引青年来南沙创新创业,让新南沙人充满归属感。卜家骅明年将从香港大学博士毕业,他表示希望寻找在南沙的发展机会,期待在南沙一起奋斗。“南沙交通越来越便利,令大湾区联系更紧密。我经常往返香港、南沙两地,无论从庆盛乘坐高铁,还是乘船到南沙客运港,均只需要一小时左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南宣、陈玉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