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七),一场浪漫之约在广州荔湾花地湾公园盛大举行。以“乞巧”“牛郎织女”为主题的沉浸式水陆情景剧《梦回七夕》首次登上花地河的舞台;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们提灯巡游,仿佛从古画中走出来;还有传统的乞巧节民俗挑战、“非遗➕艺术文创”的花巧集市,连接古与今,让人们充分体验七夕乞巧的风俗,感受传统与现代各具特色的魅力。
8月9日至11日,由荔湾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指导,区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办的“七月七 花巧集”系列活动在花地湾公园开幕。本次活动以现代乞巧“工匠精神”为主题,举办七月七巧智创意市集、非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互动、七夕“游花地”快闪巡游等体验活动。
乞巧节起源于汉代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传说,在广州,这一天是少女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日子,女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巧思和才艺,穿针引线,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也称为“乞巧节”。朴素踏实的岭南人,之所以重视七夕,正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
当天,沉浸式水陆情景剧《梦回七夕》首次登上花地河,结合戏剧、歌舞等形式,打造一场水陆呼应的沉浸式情景剧。剧情从牛郎织女的浪漫初遇开始,随后,王母娘娘震怒,并用银河隔开了牛郎与织女,情感的起伏让观众动容。在演员及主持人的邀请下,观众在花地河演出区域,放荷花灯,祈愿牛郎织女早日团聚。在千盏花灯的祈愿下,牛郎织女手牵手,共同奔赴在花地的人间美景中,共同庆祝团圆时刻。
演出结束后,身着汉服、风华绝代的少男少女们齐聚,仿佛从古画中走出来,他们提灯照园,为群众献上一场超级养眼的汉服巡游。
品巧果、食酥饼、饮香茶。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场浪漫的古风花巧集市点亮花地河岸边。
传统的乞巧节民俗挑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现场参加挑战后,就可以获得花巧印章,集齐一定数量印章就可以兑换荷花灯,引得游客纷纷加入挑战,沉浸在欢乐的游园之中。一些古装NPC也与游客互动,并随机派发并蒂莲灯。
集市上还有非遗大师齐聚,广绣大师王新元、香道大师孙莉萍、剪纸大师练晓红、广府花艺大师陈惠仙,四大广府非遗大师携团队演绎非遗技艺。此外,在玻璃纸灯笼、糖画、草编、中国工笔画、壁画、云南非遗“甲马”、盆编、簪花等国风手工艺摊位前,挤满了人群,氛围热烈。
剪纸项目荔湾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练晓红带着一幅幅剪纸作品来到集市。她告诉记者,广州剪纸在宋朝主要用在礼品包装上,因而称为“礼花”,也产生了一批专门制作礼花的匠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朴的包装装饰艺术失传了一段时间,较少被人们了解。她还介绍,如今剪纸作品更多地以一种文创礼品的形式呈现,非遗传承人也创作出了新作品,体现出当地风土人情、特色文化、现代社会生活等,其创作技法是剪刻结合,在一些建筑物及一些细节等的制作上会使用刻刀。“今天带来一些与七夕元素相关的礼花,比如花、小兔子等,希望大家在这个传统节日,能零距离接触到非遗文化,在节日氛围中,一边逛街,一边体验 ,还能带一份作品带回家,作为七夕节的纪念。”她说。
此外,文创摊位上,女孩子看到就无法挪开眼的各类包包、耳饰、手链等琳琅满目,多巴胺的配色非常吸睛,展现了手作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围观。
“楼下好热闹!”刚刚搬到周边居住的包先生带着女儿来体验广绣,“一个是感受传统七夕的氛围,一个是体验手工的乐趣。小孩子多接触,文化就有传承。”
“我们从‘荔湾发布’的公众号上了解到这个活动,专门从越秀过来,也看到很多汉服爱好者聚在这里。”一位身穿宋制汉服的男青年说道,他和女朋友,以及一群朋友聚在一起过七夕,很开心,而且体验了很多非遗项目。
“每到中国传统节日,我都会穿上汉服。”从天河专程前来的韩女士说,在小红书上刷到这个活动,她就被吸引了。
近年来,荔湾致力于升级打造文商旅活力区,全力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荔湾区文旅中心文旅活动推广人李师颖介绍,以联合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荔湾区不断提升特色民俗节庆品质,挖掘“荔枝湾 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内涵,打造优质文化交流平台和品牌项目。“期待能让大家感受古代羊城八景之大通烟雨的盛景 ,而且花地是荔湾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地方,这里曾是花乡,古时文人骚客、青年男女有‘人日游花地’‘元宵游花地’的习俗,是一个很浪漫的地方,如今仍有很多关于花的代表性地名。加上,花地河如今整治得非常好,这场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水乡节庆的美好场景。”她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实习生:林徐雅欣 通讯员:荔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