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珠区琶醍的“非遗之红火”装置。主办方供图
11月4日晚,由广州市委网信办主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社)协办、三七互娱承办的“非遗广州红 焕新粤生活”2024年网络宣传活动在“海珠时尚会客厅”广州报业文化中心7楼悦江荟正式启动。活动配套的“焕燃艺新”数字文化体验主题展览和跨界跨区域小型分展也正式对公众开放,为期一个月。
互联网+非遗:
赋能广式生活新体验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起,广州市委网信办、广州市互联网行业党委连续牵头开展“广州红 幸福城”城市形象网络宣传活动。其中,“非遗广州红”活动作为“广州红 幸福城”的重要子品牌,至今已举办三届。
活动中,主办方向广州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练晓红、广彩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静仪等七位优秀的广州非遗技艺传人颁发了“非遗焕新传播者”纪念铭牌,以感谢他们对广州非遗技艺的传播与传承。
在“数字文化体验展”中的“声音树洞”展区,广彩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静仪介绍,市民可以在展厅内通过放置于墙面的音响聆听非遗传承人的介绍,并录制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在多个打卡点完成打卡后还可兑换礼品。她表示,希望能借助“非遗广州红”活动,更好地拉近非遗与广大市民的距离,让非遗技艺历久弥新。
创意展览+非遗:
点燃岭南文化传承热情
本届“非遗广州红”活动推出以“焕燃艺新”为主题的大型数字文化体验展和一系列跨界跨区域的小型分展。其中,“焕燃艺新”数字文化体验主题展由知名策展人刘凌担任策划,广州网络文化大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雪担任学术顾问。
主题展位于W11美术馆,围绕“立方火焰”视觉概念,打造“深熠”“焕境”“煊言”“共炬”四个单元,融合广彩、广绣、广州剪纸、广州牙雕、广州戏服制作技艺、西关打铜、岭南古琴、粤语讲古等代表性非遗项目,通过现代展的形式以数字化手段展现非遗的魅力。
据介绍,该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光影、空间视听艺术装置构建虚实融合的场景,令观众沉浸其中,实现多种感官体验,探索广府非遗技艺的当代衍生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府非遗传播的重要载体,广州日报《粤韵周刊》也亮相本次展览,展出广绣、粤剧、牙雕、粤菜等主题的文章版面。自2022年1月开始,广州日报在报纸、新媒体平台开设《粤韵周刊》专栏,每周推出一期。专栏推出以来得到海内外读者、专家、媒体的好评、转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一个别开生面的渠道。
“广州日报做了很多关于非遗的传播工作,呈现了很棒的内容。在展览中,我们对‘粤韵’两个字作了拆字的设计,背景悬挂多个代表性文章版面,通过有意思的装置设计吸引观众。”主策展人刘凌介绍。
据了解,11月5日至17日期间,主展览还将推出以广彩、广州剪纸、广府饼印等为主题的共创空间和体验课程。
AI科技+非遗:
逛展打卡吸引更多年轻人
为突出非遗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今年“非遗广州红”活动创新推出一款AI共创体验装置,通过该装置拍照,广大市民可以一键变身“粤剧名伶”“雄狮少年”。
休闲模拟经营游戏《时光杂货店》也将上线“非遗广州红”联动活动。游戏场景内将设置“非遗广州红”主题博物馆,把线下展览的精品场景复刻到游戏内,并通过植入藏品收集、技艺学习、趣味问答等游戏玩法,帮助玩家更好体验广州非遗技艺。
“逛展打卡”已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新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通过在展览中融合科技体验,本次活动旨在让更多年轻人自发地了解广府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并在年轻群体中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主办方表示,在推动城市形象建设深度融合的当下,“非遗广州红”活动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既注重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又兼顾城市特色文化资源的融合、共创和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通讯员风清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