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幼儿园,本应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探索世界、培养兴趣、发展社交能力的地方。然而,在现实中,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却屡见不鲜。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过早地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如拼音、识字、算术等。还有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不教语数英,他们就带孩子去参加社会机构的培训班。这些超前教育,占据了孩子们最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让他们被沉重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正因如此,教育部门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高度重视,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出台通知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更进一步提出学前教育要坚持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可是,即使国家明令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苗头仍不时出现。上个周末,一则题为《卷出新高度!上海一幼儿园开理科班学AMC课程?》的消息在网上热传。虽然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第一时间核查,证实该园未发现开设“AMC理科班”,但从公众对该事件真相的探寻和讨论中,亦不难发现有些家长并不反感甚至支持,而这也是超前教育的根源所在。
超前教育,贻害无穷。著名教育家卢梭这样讲述超前教育:“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结出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超前教育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更损害孩子的心灵。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真,是生命赋予孩子们最宝贵的礼物。倘若为了“不输”而抢跑,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天性和童真也在悄无声息地被扼杀。
而且,抢跑就真的能赢吗?央视曾经报道过一位“着急妈妈”,她给5岁的儿子杰瑞报了17个培训班。杰瑞一度是幼儿园的“神童”,五岁就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可是,一年级的时候,他觉得学习很轻松,老师的讲课内容他都早已掌握了,逐渐失去了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到了二年级,因为长时间不认真听讲思考,学习开始越来越吃力,成绩也一落千丈,三年级更加跟不上了。可见,拔苗助长并不可取。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好的教育,是一门与孩子身心发育相谐和的艺术。慢养孩子,静待花开,我们才能让快乐的童年,成为滋养孩子一生的源泉。急着把孩子推着走向成功的“快车道”,只会适得其反。
学前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务必强化监管,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确保学前教育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快乐、健康的童年。
(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