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广州市委党校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于秋季学期与市委组织部、市委金融办、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分别联合举办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等专题研讨班,邀请校外专家领导、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作专题辅导,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期货交易所、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地开展现场教学,组织结构化研讨、翻转课堂、全班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教育引导干部增强本领、以学促干,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现摘选研讨班成果,以飨读者。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推进金融强市建设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广州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金融强市,推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取得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着本质区别。一方面,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另一方面,既要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又要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广州要以新一轮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为起点,加强组织领导,打造过硬的队伍,提升工作效能,持续提高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做到因地制宜,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必须以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为重要着力点,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一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二要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要强化与香港等地的金融合作,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资源配置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三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认真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提升金融监管智能化、数字化水平,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要充分发挥广州优势,以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为引领。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为广州更好依托香港金融中心、激活改革开放以来累积的资源、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提供了便利。一要系统整合市属金融资源,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强龙头交易平台,支持各类交易平台规范发展,高水平建设国际金融城等金融功能区,加快壮大现代金融能级量级。二要推动科技金融高效赋能,进一步提升产业科技投融资对接效率。强化绿色金融有效供给,加快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培育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三要加快推进南沙跨境金融创新政策试点、特色金融发展和金融集聚区建设,有序推动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提升广州金融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
(执笔人:章泽武,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答好农业农村现代化答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要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精气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全面振兴的广州篇章。
继续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州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广州被赋予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的新要求、新期待,这既是重要使命,也是广州的政治优势。广州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乡村建设,致力于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近年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考核连续5年蝉联珠三角核心区第一名,乡村振兴总体工作走在全省最前列,这是广州的先发优势。广州村域面积占全市的78%,田园城市与现代化村镇相互交织,充分叠加了大都市差异化的资源禀赋,这是广州的资源优势。
继续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州也存在着有待克服的短板。广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16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但两者差距仍然比较明显;城市功能布局尚需优化,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在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仍有欠账;城市治理还存在顽瘴痼疾,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老大难”,流动人员多、安全隐患较高,治理难度较大、产业转移不易;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提升空间。
继续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州需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广州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要聚焦城乡规划设计融合,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体系和城乡融合空间布局体系,强化县域和县城重要载体作用。要聚焦城乡户籍制度融合,深化新型居住证制度、常住地公共服务制度和与户口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改革。要聚焦城乡人才要素融合,完善支持科技进乡村、引导资金进乡村及推动青年回农村的机制。要聚焦城乡土地资源融合,深化农村承包地、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改革。要聚焦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前瞻布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平台,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制度支撑。要聚焦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建立生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健全城乡衔接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精准帮扶长效机制。要聚焦城乡社区建设融合,完善城市未来社区建设和农村未来乡村建设机制。要聚焦城乡居民发展融合,完善城乡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机制和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要聚焦城乡社会治理融合,深化党建统领城乡融合改革,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构建数字化引领的整体智治机制。
(执笔人:韦朝烈,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聚焦法治政府建设打造法治城市标杆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其中,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当前,广州正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以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努力打造护航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品牌,为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1312”思路举措贡献更多的法治力量。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突破。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广州而言,意味着要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州正通过系统思维统筹布局法治建设,夯实法治之基,如在全国首创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制度,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同时,广州突出“一盘棋”抓统筹,科学制定法治广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规划两纲要”,形成法治广州建设的“四梁八柱”。通过这些举措,广州正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突破,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要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实现政府立法质量和效率并重并进,增强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努力使政府治理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通过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严格落实立法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组织开展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等举措,广州不断提升政府治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水平,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要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眼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着力实现行政执法水平普遍提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广州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观念,聚焦行政执法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专项行动,通过三年时间狠抓落实,推动全市行政执法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行为有效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切实强化,特别强调提升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明确各区政府为相关责任主体,不断提升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确保行政执法活动的质量和效能。
要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着力实现行政决策、执行、组织、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全覆盖、无缝隙,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广州注重强化内外监督合力,推进权力运行监督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同时,注重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工作,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推出市本级督查激励措施,率先建立特邀督查员制度。此外,注重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优化建设政策咨询综合服务平台和智能化政策问答平台,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广州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二次创业”现实需求,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前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打造法治城市标杆,奋力书写新时代法治广州建设新篇章。
(执笔人:何平,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讲师)
坚持运用系统观念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广州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并运用系统观念,深入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推动广州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
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研究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加速推进教育强市的建设进程。一是以服务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为导向,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力度。探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提升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二是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广州“2+2+N”重大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强化校企科研合作,增强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三是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职业教育培优工程,优化职业学校专科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国家战略、广州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的深度融合。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一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通过积极扩增高中学位、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强基提质“2+2+1”帮扶行动和集团化办学等举措,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一个涵盖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多元评价体系,形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格局,优化教育生态。三是优化教育与多部门协同发展,实现教育与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等多个部门的良性互动,共同推进顶层架构的优化与调整,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保障体系,提升广州教育公共服务的水平。四是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广州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持续实施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工程,把握《南沙方案》带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提升广州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始终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并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塑造一支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实施师能卓越培养行动,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培训,确保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三是实施师资扩容优化行动,扩大优秀教师队伍交流规模,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四是实施羊城菁英校长培养工程,加强校长领导力的培养,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以引领学校发展和教育创新。
总之,为实现教育强市建设目标,必须全面统筹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构建一套既促进发展,又支持创新,更引领未来的基础性教育制度体系。
(执笔人:张紫薇,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底座深入推进健康广州建设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不仅是巩固城市安全屏障的关键举措,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作为超大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南大门”,广州面临着新型城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也存在人口规模大、密度高、流动性强且人口结构深刻变化等现实挑战,亟待进一步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底座,深入推进健康广州建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优化资源配置,筑牢服务根基。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一院帮一镇”“千医下千村”等服务基层项目。增加基层公共卫生人才、设施、经费等资源的投入,保障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优化基层公共卫生人员队伍结构,通过政策扶持、完善福利待遇和激励机制等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树立公共卫生经费“重基层、重预防”的导向,不断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长效保障机制,补齐郊区基层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短缺的短板。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各大医院的合作力度,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增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锚定重点人群,实施精准供给。随着广州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多重健康因素复杂状况将长期存在,居民就近多样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应着力打通全市医疗卫生健康系统信息壁垒,促进居民、医生、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重点人群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针对独居、失能、低保或特殊家庭长者创新探索社区陪诊助医志愿服务与互助模式,切实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精准服务水平。
健全应急体系,增强处置能力。超大城市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势必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健全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防范化解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平安广州的重要任务。应加快完善平战结合的基层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实现应急演练标准化和集成化。坚持全链条全过程管理,完善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常态化组织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与舆情应对等专项培训,增强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协同机制,凝聚强大合力。构建党委、政府、市场、社会多元联动的公共卫生治理共同体是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应推深做实广州城市医联体建设,加快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公共卫生联动机制。明确镇街和村社公共卫生职责定位,强化责任分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镇街及辖区疾控机构协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又上下承接的工作格局,努力下活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一盘棋”。
(执笔人:王芬,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