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举办。(主办方供图)
广州市首个信用吉祥物——“信羊羊”。(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摄
12月20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举办,论坛揭晓了“2024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榜单和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广州、厦门、杭州、宁波、哈尔滨、呼和浩特6个城市上榜。
据悉,论坛组委会通过对新华社舆情监测结果、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突出成果以及亮点等因素的综合考量,遴选发布“2024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
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历来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打造了信用赋能实体经济的“羊城模式”,多个信用新场景落地见效,“一区一品牌”信用建设工程成果凸显,以信用“小切口”改革带动机制“大变革”,将诚信文化深深融入城市之魂,赓续“千年商都”诚信基因,因此成功入选“2024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
同时,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暨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在征集过程中,共收到信用案例1444个、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499个,经遴选和专家评审,最终评定出185个全国优秀信用案例以及8类共80个全国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其中,广州市9项信用建设成果成功入选(全国共265项,广东省17项入选)。具体来看,广州市“信游珠三角”跨域信用合作、“信用+基层治理”、“信用+公共资源交易”、“以诚为本唯信易贷”等9项信用建设成果分别入选“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率先打造场景式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农户信用绿码助力乡村振兴”2项成果入选“新华信用”普惠标杆案例。
一系列信用创新应用场景落地和获奖,充分展现了广州市在信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探索与突出成效。
下一步,广州市将持续深化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更多更管用、更好用、更实用的城市信用建设“广州经验”,全力打造全国信用标杆城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广州经验”
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广州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积累了一批宝贵的“广州经验”。
构建“信用体系”
让信用基石“建起来”
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建设“信用广州”总目标,构建全市上下协同联动工作格局,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信用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夯实信用基础设施。搭建“一库两网三端N应用”总体架构,实现信用信息融合共享和互联互通。迭代升级管理系统,建设全市“公共信用链”平台,打造“信用广州”网站2.0版,荣获全国、全省“示范性平台网站”称号。
加强信息归集共享。修订完善《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配套编制并滚动更新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已累计归集数据超81亿条。开发“嵌入式”一键查询数据接口,提供公共信用信息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信用信息“指尖查”、异议申诉“零跑动”、信用预警“云上送”,累计提供查询服务超2亿次。
优化“信用环境”
让信用监管“强起来”
以点带面,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在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家政服务等41个重点领域开展信用监管。首创审批、监管、信用“三联动”,审批时间压缩40%。
系统对接,广泛应用评价结果。率先构建超大型城市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评价范围覆盖全市近240万家存续企业。
建章立制,落实权益保障措施。制定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率先将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受理+初审”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助力提升企业信用形象。
发力“信用融资”
让信用成果“用起来”
在平台建设方面,强化广州信易贷“唯一平台”“唯一出口”功能定位,建立以公共信用数据为核心的信易贷数据体系,打造“场景金融联合实验室”,平台注册企业83万家,促成放款约2650亿元。
在供需匹配方面,推动“信易贷”小程序与银行业务端互认互通,聚焦差异化融资需求,一键匹配贷款需求、金融产品、惠企政策,实现了“一场景一方案、一行业一特色”。
在风险缓释方面,“政府、银行、担保”三方联动,完善“政策性+市场化”的风险缓释机制;对接仲裁委、互联网法院,首创数字金融纠纷快速解决模式。
创新“信用产品”
让信用场景“活起来”
打造信用高地。深入实施“一区一品牌”信用工程,推进信用街镇(园区)试点建设,形成“信用+出租屋”、跨境信用建设、“信用家政”等一批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首创“信用+电水气”服务模式,实现以信用报告和信用承诺替代产权证明。
树立信用标杆。首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全面推广电子保函。率先推出“税信码”,打造纳税信用“电子名片”。编织跨域网络。建立与周边城市跨域信用合作机制,拓展“信易游”“信易行”等应用场景。协同港澳组建跨境信用联盟,落地跨境验证服务,加快打造数字基建“高速公路”。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通讯员穗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