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独角兽企业更是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在2024海交会上,2024年发现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正式对外发布,据悉,该榜单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联合开展,共计200家企业入选。其中,拥有希音国际和广汽埃安2家估值超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过去一年,广州共有9家已入榜企业成功上市“毕业”。
“2024年发现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中,“独角兽”创新企业共有29家,包括希音国际、广汽埃安、芯粤能、艾佛光通、汇天航空等企业;“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101家,包括心航路、苇渡微电子、高勘技术、仕天材料、伊帕思等企业;“种子独角兽”企业70家,包括迈威科技、创优数字、唯品会软件、迈量科技、塔酷科技等企业。
榜单企业硬科技特征明显,半导体领域崛起
入榜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生物医药类企业数量最多,共计34家,占比17%,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物研发、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心航路医学、来恩生物等8家企业新上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分别入榜25家,占比约13%,值得欣喜的是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企业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其中,人工智能企业比2023年(16家)增长56%,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由2023年的7家增长至16家,增长率达129%,今年新上榜的两家“独角兽”创新企业均来自半导体领域。广州致力于打造国家集成电路“第三极”,通过多项政策和金融激励制度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独角兽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广州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助力广州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原创技术及颠覆性创新涌现、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入榜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多项突破,艾佛光通独创单晶SABAR滤波器,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芯粤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注于车规级碳化硅芯片制造的企业,还创造了国内规模化芯片制造厂建设最快纪录;苇渡微电子自主研发的AMOLED手机显示驱动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此外,心航路医学研发出全球首创四维标测系统;来恩生物研发出全球首个mRNA编码TCR-T疗法等。在新材料领域,新入榜企业仕天材料的低 VOC 低气味汽车内饰料在国内日系车企占有率居行业第二名;链行走新材料通过“链行走”催化剂技术制备了聚烯烃弹性体和润滑材料,打破了高端聚烯烃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
29家“独角兽”创新企业中21家是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知识产权超过354件,发明专利79件;101家“未来独角兽”企业中81家是高新技术企业、3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知识产权超过145件;70家“种子独角兽”企业有48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拥有知识产权32件。发明专利超过100件的有18家企业,粤芯半导体凭借超过600件成为发明专利冠军,知识产权超过500件的有10家企业,探途网络以超过2200件位居知识产权数榜首。
政府引导基金及国有资本主动作为、带动资本助力
榜单企业“独角兽”与“未来独角兽”近一年共计获得51次融资,其中,“独角兽”创新企业融资达到8次,融资金额达到42亿元,平均每次融资超5亿元,融资最多的是半导体与生物医药企业;“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共计融资达到43次,融资金额达106亿元,平均每次融资超2亿元,融资企业最多和金额最多的均是半导体领域企业。近年来,广州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投资机构的发展。例如,《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发挥财政资金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2023年,广州产投集团成立的1500亿元的产投母基金和500亿元的创投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早期项目和科技创新,两大母基金已签约超450亿元。广州市政府主导广州金控运作的天使母基金总规模超100亿元,支持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各区独角兽企业蓬勃发展,沿广州创新走廊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黄埔区的入榜企业数量最多,共有69家,占比达35%;天河区(45家)、南沙区(27家)、海珠区(24家)位居二、三、四位,番禺区有14家企业入榜,2家超级独角兽均集中在番禺区,花都区和荔湾区入榜企业增长显著,荔湾区入榜企业增长率达167%,新增2家“未来独角兽”和3家“种子独角兽”企业,花都区入榜企业增长率超40%。
榜单企业基本沿广州创新走廊分布,黄埔区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创新基地,吸引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集群;天河区通过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的规划,巩固了信息技术领先地位。海珠区凭借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成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聚集区。南沙区则依托南沙科学城等平台,专注于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培育。这些创新走廊服务平台为企业培育提供了肥沃土壤,通过政策、资金及创新生态的构建,为创新型企业孵化与成长注入动力。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