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人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自动驾驶(空域、水下、地面)、智慧交通、安全应急、无人工厂等。
广州在相关领域汇聚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广东省科学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佳都科技、山河智能等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
智能无人系统是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如今正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越来越扎实的产业链基础。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智能无人系统是新兴智能技术与无人系统的融合,在人工智能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成为国内外竞逐的热点。未来,在AI技术的不断赋能加持下,广州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必将大放异彩。
文远知行开发的无人驾驶小巴。(资料图片)
广州企业拿下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多个全球领先
从无人驾驶“双雄”,到低空飞行器“三剑客”;从全球唯一新能源车“灯塔工厂”,到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广州地铁,在智能无人系统产业领域,龙头企业集聚是广州十分鲜明的特点与优势。
2024年,广州“无人”企业一口气拿下智能无人系统领域一个又一个全球领先,布局多年的产业开始结下累累硕果。
广州两家通用无人驾驶企业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接连上市。近日,英伟达公布了对广州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的持仓情况,一度引发该公司股价暴涨至触发熔断。另一家来自广州的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也同样受到投资者青睐。
在低空飞行器领域,广州拥有首个集齐商业运营资格关键“三证”的亿航智能,全球首架分体式飞行汽车试飞成功,全球首个飞行汽车工厂智造基地动工。
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广州在无人船与水下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速度快,当地船体制造、载荷和电控部件生产、平台调试总装、下游产业场景应用等无人船产业链基本形成。
智能无人工厂领域,广汽埃安番禺智能生态工厂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唯一一座“灯塔工厂”。工厂内,600多个机器人自动工作,工厂为客户提供超10万种配置选项,让工厂的生产效率能提高50%,交付时间缩短33%,一次验收合格率提高8%,制造成本降低58%,最大程度节约了工厂的人力。
轨道交通自动驾驶领域,广州地铁攻克“三个建设阶段、三种信号自动等级、三个不同项目车辆”的改造难题,实现了广州地铁7号线的全自动运营,成为国内首例在已开通线路上完成全自动改造的线路。
打造各类首试首用示范应用场景
2025年,为推动智能无人系统等6个未来产业拔节成长,广州将进一步打造各类首试首用示范应用场景。事实上,加快示范应用一直是广州助推未来产业发展的成功之道。
广州一早就为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试炼场”。作为国内探索自动驾驶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18年,广州就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先后出台了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相关的政策和标准,逐步开放城市道路。截至目前,广州已开放1298条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2500公里,覆盖天河、海珠、南沙等8个区,开放示范运营区域达3240平方公里,全国排名第一。此外,广州还是国内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第一个向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发放道路运输经营牌照、第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近期,广州还开通了从市区到机场和广州南站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营线路。
敢领风气之先,让广州如今的自动驾驶产业全球领先,汇集了广汽埃安、小鹏等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科技头部企业。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时监管平台显示,截至2月20日上午11时许,全市智能网联汽车累计运营总里程已达35480142.45公里。
由地面到天空,广州努力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的城市。2024年,广州市发布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20条措施,发布12个低空经济及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并明确到2027年在全市布局100个常态化起降点。
累计4万多次安全飞行架次的试飞之后,亿航智能在去年交付216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让公司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盈利的eVTOL企业。小鹏汇天发布的飞行汽车产品“陆地航母”已收到近4000台订单,并启动其位于广州开发区、年产能达1万台的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广汽正式发布全新飞行汽车品牌“GOVY高域”,并首次展示其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AirJet”。
广汽埃安“灯塔工厂”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技术,还有包括先进的工艺流程设计技术,质量管理、物流运输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等。在总装车间,汽车会经历200多个加工工位(站点),其中很多站点都实现了无人化、全机器人操作。
广汽飞行汽车GOVE。(资料图片)
广州已形成完整低空经济产业链条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智能无人系统的相关上下游企业正迅速在广州聚集,并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扎实的基础。
中科智城是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孵化成立的第一家企业,企业依托多功能智慧灯杆在南沙开启了“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当前,南沙明珠湾正在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示范基地。中科智城董事长袁峰介绍,公司正与小马智行等企业合作,利用智慧灯杆,帮助无人驾驶等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落地,“我们的智慧灯杆集成了监控摄像头、5G微基站、微型气象站等端边设备,同时还搭建了智能驾驶支持云端系统,这里集成路侧设备数据、交通信号机数据,为无人驾驶汽车等提供路侧数据支持。”
据市科技局透露,近年来,广州围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北斗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布局,鼓励企业牵头开展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攻关,对飞控系统芯片研发、无人机巡检应用场景推广等予以持续支持。目前,广州市已经在无人机整机制造、卫星导航通信、集成测试、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在价值链中高价值环节布局特征突出,如在无人机专用芯片、关键材料、相控阵系统环节,分别有泰斗微、慧智微、联星科技和金发科技、烯湾科城以及中雷电科、曼克维等公司。通信系统、导航系统、飞控系统等环节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例如海格通信、南方卫星导航、中海达、华科尔等企业。目前,广州已形成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位列中国低空经济企业资源集聚TOP50城市第二位。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广州,其强大的科研力量,同样也是支撑智能无人体系发展的关键。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赵克刚告诉记者,当前,自动驾驶已是学院的重要科研领域,学院有多位老师从事汽车规划与控制方向以及汽车感知和地图定位方向的科研工作。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50多年来,长期致力于自动化、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工作。在智能无人工厂领域,该所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主任温浩然介绍:“工业软件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关键难题。我们中心在流程行业的工业软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我们设计的MES(制造执行系统)结合了AI建模与大数据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功能。”
广州地铁集团牵头建设并运行管理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地铁建设与运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去年,该中心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40个在研政府科技项目全面推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通讯员:穗科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庄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