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粤大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成为驱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引擎。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以“为农服务”为根,以改革创新为翼,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上书写出供销人的精彩答卷。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的佳绩背后,凝聚着广州供销人深耕“三农”领域,将政策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的不懈奋斗。
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亮相FHC环球食品展。
“社村”合作探索共赢发展新模式
作为抓“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突破口,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以“社村”合作模式为切入点,探索出一条村集体、村民与供销社多方共赢的新路径。2024年,广东省发布《关于推进“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方案》后,市供销总社迅速响应,从政策宣贯到资金落地,从整区试点到经验推广,构建起全方位推进体系。
从化区社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直面当地土地分散、地力不足等问题,创新推出供销社(社有企业)、村民、村集体“45+45+10”合作新模式。该模式深度融合了供销社的市场渠道、技术优势与村集体土地、村民劳动力等资源,成功入选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从化区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还引入智慧渔业产业园二期项目,并成功申报全市首宗财政资金“补改投”试点项目,切实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社村”合作推介会。
与此同时,白云区社与建南村、丰益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建全区首个“社村”合作试点,推动供销社和村集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番禺区社稳步推进“社村”合作试点,组织石碁供销社与低涌村通过土地合作,打造“番禺丝苗”水稻种植机械化和智能化示范基地,助力低涌村集体增收25万元。这些生动实践,让“社村”合作从概念变为现实,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的有益探索。
助农服务平台提升服务集约化水平
为推动助农服务向现代化、集约化、便利化方向发展,市供销总社通过改造老旧物业,构建起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助农服务网络。该网络集土地流转、直播带货、品牌培育、农产品初加工、田头批发市场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是业务开展的重要场所,更是农业信息交流、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生活沟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了农民的专业知识和市场意识。
供销助“荔”电商直播。
针对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等痛点问题,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联合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推广宣讲,并推出普惠贷款等金融产品,为农业经营主体排忧解难。市供销总社创作的《创建供销“三保”助农服务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保驾护航》项目,荣获市“金穗杯”服务创优大赛三等奖。
农产品流通构建一体化服务网络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不断拓展机团配送、市场批发、社区商超、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多元销售渠道。广州供销农业发展集团会同荔湾、天河、白云等区社,积极参与全市花卉产业项目,完成了11个花卉供销驿站示范点建设工作;广州供销农产品公司大力拓展食材配送、团购业务,全年新增中标合同金额超亿元;番禺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公司与京东平台共建的“中国特产·广东番禺供销馆”开馆;增城区社组建广州增供农产品公司,开展农副产品产销对接、直供配送等业务;海珠区社在东晓南、磨碟沙和万胜围地铁口打造消费帮扶驿站3个,将助农服务融入市民15分钟生活圈,让爱心消费触手可及。
做优做强社有企业。
为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市供销总社着力打造集农产品批发交易、冷链仓储物流、集采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产业园。其中,白云石湖项目二期纳入广州市市级城郊大仓基地,列入国家物流枢纽重大建设项目库。各区供销社也纷纷加强基层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位于增城区的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大湾区中心库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番禺区社以石碁供销社“百越网购”为载体,实施“网上下订单、保鲜柜提货”便民模式,覆盖全区47个提货点。
消费帮扶助力农副产品“出山入湾”
为推动帮扶地区优质农副产品“出山入湾”,市供销总社积极与龙岩、连州等地区开展合作交流,通过举办推介会、参展大型展会,为帮扶地区农产品搭建展销平台。市供销总社星洲源果品公司获评全国优化升级特色示范市场;市宝生园公司的“蜂王浆”获得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受欢迎产品奖”;天河区社深耕天河供销“穗”字品牌系列产品,与对口帮扶地区联合研发的5款产品,在832平台、粤港澳大湾区销售量持续增长。“新从供”“金秋”“广云集”“穗海供”等一系列供销品牌的背后,彰显着广州供销对品牌建设的执着追求。
全系统建立线下消费帮扶专馆(区、柜)84个,线上消费帮扶专区20个,通过“百越网购”“供销心选”“白云农夫市集”“海珠供销商场”等小程序、抖音店等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供销合作社的主任们更是亲自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直播“带货”,助力荔枝等岭南时令佳果销售。石碁供销社、沙田柠檬合作社被列为全省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标杆。广州供销农业发展集团被评为“2024年广州市消费帮扶突出贡献单位”;广州供销农产品公司“小鲜驿站”、海珠供销消费帮扶馆、天河区沙河供销社“供销心选”、番禺区石碁供销社和绿野鲜品协作馆等5家单位被评为“2024年广州市消费帮扶积极参与单位”。
农技服务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市供销总社积极推动“宝生园”和“生茂泰”等中华老字号企业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促进产品创新升级,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为提升蜂农技术水平,市供销总社举办了多场养蜂技术培训活动,并组建微信群,将线下培训转为线上服务,继续为蜂农推送养蜂技术和市场信息,提供线上答疑服务,延续培训效果。
在农技服务和农资配送方面,全系统依托12家农资企业和49家庄稼医院,将农技培训、农资配送等服务直达田间。市农资公司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农资农技下乡公益行”等活动,不断提升“广州农资”品牌影响力;海珠区社指导基层社全资成立了农资公司;白云区社为超过10万人次的农户提供了“云备耕”“云指导”等服务;花都区社举办“放心农资进万家”诚信建设活动;从化区社建成镇级农资配送中心和村供销社直供店,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并提升种植技术。
创新合作拓展助农兴农路径
市供销总社先后制定出台与“百千万工程”相关的工作方案、管理办法等10余份文件,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时,发扬供销系统“合作”精神,与团市委共同举办“乡村运营青年CEO培育·蜜蜂计划”,与市总工会、市协作办联合举办“十城联动千品惠购——消费帮扶工惠行”活动,与各区供销社及梅州市供销合作社等兄弟单位“结对子”,形成全系统上下贯通、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此外,市供销总社参与花都区花山镇纵向帮扶,在梅州新铺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发挥社有企业广州古玩城地处4A级景区的优势,举办“山海情深绘盛世·同心向党谱新篇——助力‘百千万工程’荔湾梅江两地书画摄影文化交流活动成果作品展”及“花山镇文旅地图”宣传等活动。
各区供销社也积极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海珠区社的供销产业联盟汇聚多方资源,创新“1+1+1>3”联动模式;天河区社与龙岩永定合作推广“穗龙天岽”品牌饮用天然泉水;番禺区沙头供销社与“小鲜驿站”携手打造腊味专区,实现了互利共赢。这些创新实践,展现了供销系统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对口支援工作中的整合能力和创新活力。
从珠江之滨的繁华都市到南岭腹地的静谧乡村,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征程中,广州供销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农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用实干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全力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供销动能、贡献供销智慧。
文/许晓芳
版面统筹/嵇沈玲、梁意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