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接受治疗。
一名出生体重仅38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与守护下,闯过重重难关,于6月17日顺利出院。出院时,宝宝体重已增长至2.06公斤。据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名宝宝的成功获救,刷新了广州成功救治超低体重新生儿的纪录。
宫内生长严重受限 380克宝宝提前降生
据介绍,这名宝宝的妈妈在孕25+1周在外院产检时发现中央性前置胎盘、胎儿重度生长发育迟缓、胎儿肠管回声增强、肝内门脉发育不良、心胸比增大、脐血流舒张期缺失等情况,宝宝大小如孕21—22周。经过治疗后仍无明显改善,于是转入广医三院产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经过密切监测与评估,医生考虑胎死宫内风险极高,建议提前终止妊娠。在2025年3月13日,胎龄29+2周、体重仅380克的小生命提前来到这个世界。
体重仅380克,宫内生长极度落后,在医学上这属于超低出生体重儿,这意味着宝宝各项脏器功能几乎未发育成熟。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繁带头组建了专门的救治团队,宝宝一出生就立即有序实施新生儿复苏。
由于宝宝皮肤角质层未发育,热量蒸发极快,医护团队在宝宝出生后立即通过保鲜膜包裹+多功能恒温箱形成“人造子宫”环境,同时对产房温度进行个性化调整,避免出现失温。同时,通过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射,防止肺泡萎陷。置入脐导管、外周动脉,为后续营养和药物输注建立“生命通道”。
为帮助宝宝闯过“呼吸关”,广医三院医护团队采用“温和通气策略”减少损伤,从有创到无创呼吸支持,避免了机械通气可能损伤未成熟肺组织而带来的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问题。出生23天后,宝宝成功摘下呼吸机。
超早产儿出生后免疫力极低,容易发生全身性感染。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密切监测宝宝的生命体征,根据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宝宝未发生严重的全身性感染,闯过了感染关。
多学科协作助宝宝追赶成长
由于超早产儿胃容量极小,早期需要进行微量喂养。刚开始一次只能喂养0.5毫升母乳,并要通过管饲小心翼翼推进,逐步建立消化吸收功能,挑战喂养耐受极限,逐步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同时,通过脐静脉及PICC输注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以及各种维生素、电解质等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宝宝出院时体重已经增长至2.06公斤。
出院前,宝宝接受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及脑功能监测,未见明显异常;眼科筛查早产儿视网膜也未见异常。
宝宝在纠正胎龄39周时,情况良好,便转入母婴同室,父母在护士指导下学习喂养、婴幼儿护理技能。
出院时,宝宝已经矫正胎龄43周,成长情况良好。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繁表示,出院后团队还会进行追踪随访,继续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视力、听力、神经行为等,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近5年来,广医三院每年收治超早产儿(胎龄<28周)/超低出生体重儿80—100例,整体存活率超过90%。2023年,该院也曾成功救治过一名出生时仅385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李雪、邱国莹、王慧、张迅恺、白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