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份风味独特的荔枝优质新品种及种质资源集结亮相。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吴多、何钻莹 摄
昨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荔枝“选秀”在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国家荔枝香蕉种质资源圃(广州)上演。200余份风味独特的荔枝优质新品种及种质资源在此集结亮相,宛如一座“甜蜜基因库”,吸引逾百位专家、果企和种植户代表共赴这场产业盛会。
步入现场,一条四五十米长的“荔枝盲测”走廊尤为吸睛。92盘仅标有序号的杂交后代荔枝静待品鉴。
参与者手持评价表,从涩味、香味到肉质及综合表现逐一评测。“才尝5种就饱了,从早吃到晚,都吃不完一轮!”一位品鉴者笑言。
科研人员刘海伦博士解释,本次“盲测大会”活动邀请了专家和市民代表现场参与评测,正是为了海选未来能征服大众味蕾的潜力新星,“这些都是正在研究、选育的荔枝新种质,好不好吃,请大家给出意见!”
本次展示活动共设有荔枝新品种、优质品种、精准鉴评种质、创新种质与优异种质五大展区,全方位展现荔枝育种的丰硕成果。除“仙进奉”“桂味”“糯米糍”等经典品种外,两颗新星尤为夺目。
其一为“清风”荔枝。它身披鲜红外衣,果实心形,果肉爽脆如桂味,焦核率100%,可食率80.2%。其二为“粤靓红”荔枝。果实正心形,双肩一平一隆起,果顶尖圆;果皮颜色鲜红,龟裂片隆起、裂片峰微隆;可食率74.66%,焦核率同样达100%。
“这里没有一颗外地荔枝,全部来自我们自己的资源圃!”国家荔枝香蕉种质资源圃(广州)荔枝圃执行负责人、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严倩博士语气中充满自豪。
她介绍,这个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宝藏库”,历经几代科研人员跋山涉水深入原始森林、无人区甚至边境地带收集,如今已保存715份荔枝种质资源,数量为全球第一。
资源圃不仅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精准鉴定300余份种质,更通过杂交创制出52万株荔枝新生命,持续拓宽育种边界。
严倩说:“保种不是终点。今天汇聚产学研力量,就是要让优异种质‘活’起来,推动科研成果精准落地,助力种植户优化品种结构。”这座世界最大的荔枝基因库,也许正悄然孕育着中国荔枝征服人们味蕾的下一个传奇品种。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吴多、何钻莹 通讯员史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