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作为长者学堂,晚上转变为青年夜校,周末则化身小区少年宫。11月21日,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艺养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六榕街道所打造的全区首个社会力量整体运营的街道文化站,一个覆盖全时段,服务全龄段群众的文化枢纽阵地。
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艺养中心正式对外开放。通讯员供图
当天,六榕街道艺养中心举办开放仪式。活动现场,领导嘉宾观看话剧《三家巷》和艺术团表演,居民群众亲身体验团扇、书法、茶道等课程。面对焕然一新的环境布置和种类多样的课程安排,刚体验完团扇活动的居民黄姨高兴地说:“我就住在这附近,今天参加团扇活动,让我有机会提升自己,感觉很好。这里的装修既漂亮又舒适,活动内容也很丰富,以后我要多和姐妹一起来。”
话剧《三家巷》表演。通讯员供图
持续优化基层公共文化供给
走进升级改造后的六榕街文化站,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每一层楼都承载着不同功能。
“我们对整体环境进行了改造,以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并贴合各年龄段人群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让更多的居民群众都能够参与进来,学习到他们感兴趣、符合他们需求的内容,让文化滋润生活。”六榕街文化站负责人郑紫莹介绍道。
升级改造后的六榕街文化站。通讯员供图
一楼为理疗休闲、多功能活动区,提供专业的理疗服务和举办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二楼为课室,青年夜校、老年艺养的课程都在此开展;三楼为公共开放空间、文创中心,可播放文化宣传片、进行艺术作品展示等;四楼为非遗文化学习空间,提供沉浸式培训环境和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展示,如传统手工艺制品、民间艺术表演等;五楼为图书馆,收藏涵盖文学、科技、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图书,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六楼为表演中心、排练场,配备专业设备,设置休息区,满足社区各类文艺团体的排练和表演需求,并安排指导团队助阵,为表演者提供良好的创作支持。同时六楼屋顶安装的光伏,是低碳六榕建设的生动诠释。
升级改造后的六榕街文化站。通讯员供图
据介绍,原先文化站的活动大多由居民自行组织,参与人员零散、时间不固定、内容相对单一。现在由第三方介入统筹运营后,居民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如工作日白天,为长者们提供合唱、手工、绘画等多样课程;工作日晚上专为青年开设搏击操、手机视频制作、口才演讲、流行音乐等课程;周末则为青少年量身定制少儿语言艺术、乐高、主持等课程,使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合适的时间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
探索公共文化社会化运营
今年7月,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不同供给主体优势,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水平,广州市发布了相关实施办法,越秀区也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场馆服务的条件和管理机制等。
六榕街积极贯彻落实广州市、越秀区相关政策精神,打造全区首个社会力量整体运营的街道文化站,探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面对有场地、缺人手、少活动、人气不旺、居民不来的局面,六榕街变被动等待群众上门为主动服务群众,采用社会化运作方式,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课程和活动,把文化站建成百姓欢迎、市场叫好的活动中心。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转型“文化管家”,企业化身“文化大厨”,群众乐享“文化大餐”。六榕街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让运营团队来“办”,如此一来,基层文化干部可以从繁琐的运营中解脱出来,专心进行辖区公共文化规划;运营团队带来专业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的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特色课程和主题活动,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六榕街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圈,使得优质的文化资源群众触手可及,同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服务的主体性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吸纳群众意见用于课程、活动决策,实现“居民所需、中心提供、随时筛选”的治理模式。
六榕街文化站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课程和活动。通讯员供图
艺养服务全龄享,全域辐射共发展
据介绍,六榕街道艺养中心由广州文化集团旗下广州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越秀区六榕街联合打造,每周固定对外开放56小时,提供50个公益学位,同时面向特殊人群开设免费体验课程,让特殊群体也能接触艺术、感受艺术。
结合六榕街道深厚的岭南传统文化底蕴和常住人口状况,艺养中心还将推出了粤语经典歌曲、非遗团扇、茶艺等特色课程;长者心理疗愈、益寿食疗等养生类课程;手机视频制作、成人搏击操等拓展类课程。
“在进行完升级改造后,我们专注于内容的策划和运营,原则是在满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公共文化职能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其服务形态。”广州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槐涛介绍道。未来,艺养中心将着力于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幸福指数,探索形成“白天长者学堂,晚上青年夜校,周末小区少年宫”的运营模式,打造成为“立足社区,辐射周边,全时段服务全龄段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的枢纽阵地”。
当前六榕街道艺养中心课程表。通讯员供图
连片打造文化艺术社区
六榕街正在打造一个充满文化艺术氛围的社区。不只局限在文化站的一方天地内,在走进文化站的两侧道路上,有福墙、古亭彰显着这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推进社区微改造的过程中,六榕街盘福社区计划以“发掘广府韵味,展现岭南风情”为主题,提升人居环境,打造“水墨艺术社区”。未来这里将会展示高剑父纪念馆里岭南画派的作品、满洲窗装饰,辅以四君子“梅兰竹菊”水墨书画,让居民走走停停间就可以置身于岭南特色的书香水墨文化中。
在六榕这样的老街巷,很多居民都非常喜欢摆弄花草陶冶性情,尤其是一楼的住户门前的绿植,是街区悠闲艺术氛围的巧妙点缀。今年以来,六榕街针对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在街区景观视觉落差较大的实际情况,精心谋划绿美街巷创建项目,并将其作为年度高质量发展书记项目着力推进实施。盘福社区周家巷作为绿美街巷创建示范点,从选植、种植到管养全链条都由居民做主,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留居民的“原创”作品,让行人游客在步履穿梭之间移步换景,充分感受街区的艺术匠心和绿色之美。
文/信息时报记者 何碧媚 通讯员 张岚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