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记者从暨南大学获悉,著名学者饶芃子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2005年,饶芃子教授七十岁时在家中留影(袁动群 摄)
饶芃子是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暨南大学副校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
饶芃子生于1935年,1957年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翌年调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1970年至1977年任教于广东师范学院。
1978年起,饶芃子历任暨南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系主任、副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文艺学、比较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中西戏剧比较、比较文艺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抉择、东南亚华文文学比较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规划项目。
她著述颇丰,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300多篇,其中《文学的澳门与澳门的文学》(合作)获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出版《中西戏剧比较教程》《文学批评与比较文学》《中西小说比较》《中西文学戏剧比较论文集》《中西比较文艺学》《比较诗学》等著作13部。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大辞典》《比较文学与比较美学》《文心雕龙研究荟萃》《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和《比较文艺学论集》等著作9部。主编《传统文学与当代意识丛书》《比较文艺学丛书》《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丛书》等学术丛书6套。
饶芃子在20世纪80年代参与了比较文学在中国学界复兴的学术进程,将比较文学的世界视野和比较方法引入文艺学学科。1993年在中国首创了“中西比较文艺学”方向,并率先倡导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文学和诗学研究。2011年,她被评为首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2015年获“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
对于“比较文艺学/比较诗学”的开拓之功,饶芃子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如著名文艺理论家蒋述卓教授所言,“她将比较文学的世界视野和比较的方法引入文艺理论研究,拓展出比较文艺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辛勤拓垦,饶有收获”,而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宋剑华则说,“饶先生率先创建了’中西比较文艺学’方向,从文体学和文艺学等方面入手,探寻比较文艺学的内在规律。先生所做的这些开创性工作,不仅推动了比较文学学科的诞生,同时更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空间,我们这一代学者几乎都是先生比较诗学思想的受益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综合报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梁超仪